首页>
根据【关键词:艺术批】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RBAC私有权限问题研究
-
作者:
牛建涛
高岭
孙龙军
来源:
科技与创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美学特征
艺术市场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批评家
艺术品
艺术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RBAC私有权限问题研究
-
评《谁之批判? 何种现代性?》
-
作者:
高岭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章
批判
当代艺术
质疑
思考
自由主义
中国当代
语言文字
政治现代性
艺术批评
-
描述:
)》(发表于《美术馆》2009年A期),遭到高岭、何桂彦、盛葳等人的质疑。本期特刊发高岭一文及鲁明军回应一文。本刊希望类似的讨论能清晰地梳理出更多问题,同时期望更多人士参与这次讨论。
-
淡复艺术批评的理论高度
-
作者:
高岭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市场
艺术理想
讽刺意味
艺术创作
孪生兄弟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没有任何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几乎听不见艺术批评的声音。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最为明显也最具讽刺意味的一种现象。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这对孪生兄弟在今天更多地不再是为了共同的艺术理想彼此携手,而是被一个巨大的漩涡所左右,那就是艺术市场。
-
孪生兄弟应携手艺术市场:艺术批评不该缺位
-
作者:
高岭
来源:
火花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市场
艺术理想
讽刺意味
艺术创作
孪生兄弟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孪生兄弟应携手艺术市场:艺术批评不该缺位
-
融合·方向下的多元视角
-
作者:
潇林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坛
陶瓷雕塑
全球化
雕塑家
丰硕成果
中国当代美术
融合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在2008年金秋9月的长春,第二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隆重召开,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学者、雕塑家、艺术批评家以及城市雕塑的领导者和工作者济济一堂,畅所欲言,共同欣赏着雕塑发展的丰硕成果,孜孜探索着雕塑发展的壮丽明天。9月7日下午,是大会专题沙龙之三的第十四届中国雕塑论坛。论坛在东北师大举行,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尚熹和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殷小烽共同主持。与会专家们从雕塑艺术的各层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之反观
-
作者:
翁剑青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文化内涵
艺术作品
公民社会
城市公共艺术
表现形式
制度建设
中国当代
城市雕塑
艺术批评
-
描述:
公共艺术的概念及相关实践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约十多年的路程,以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壁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公共艺术建设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已涉及到中国大多数大中型城市乃至乡镇。尤其是在
-
近期艺术新闻集锦
-
作者:
暂无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性
艺术家
批评家
美术创作
中国画
绘画
中国美术
艺术评论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开国大典马堡中新历史绘画2009年10月1日,圣之空间推出艺术家马堡中的个展开国大典——马堡中新历史绘画,展览的主要内容为马堡中最近对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的主题性
-
语境、现象与“问题意识”:回望山东油画30年
-
作者:
孔新苗
来源:
齐鲁艺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油画
创作美学
改革开放30年
艺术批评
-
描述:
在全国油画创作背景中切割出山东油画,不在于去建构地域符号样式假设,或提出今后应该的道路设计,而是力求通过回望30年,将发展的问题意识设定在具体历史过程、创作现象中,以求建构山东油画更加开放的、在创作美学上更加自觉的文化氛围。为此,批评与创作的互动十分重要。
-
历史与艺术:我们以什么理由来抵抗遗忘?
-
作者:
鲁明军
来源:
美术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历史事件
遗忘
历史题材
记忆
主流意识形态
艺术家
当代艺术
历史与现实
抵抗
艺术批评
-
描述:
由扉艺廊主办,李公明、胡斌策划的"公众历史频道——当代历史创作展"于7月4日—9月5日在扉艺廊展出,开幕当天举行了有关中国现当代历史多重叙事的研讨会。该展览参展艺术家共有25位(组),以广州美术院校师生为主,同时邀请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对历史题材创作有长期实践研究的艺术家参加,种类包括油画、版画、水墨、装置、影像、戏剧等。
-
自由的术语:本体与诗性的重申
-
作者:
崔灿灿
来源:
美术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历史事件
遗忘
历史题材
记忆
主流意识形态
艺术家
当代艺术
历史与现实
抵抗
艺术批评
-
描述:
2010年5月28—29日,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中心和油画系主办的"方法之维——批评与实践"首届青年批评家论坛在该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论坛旨在强调艺术理论与批评实践的艺理相通和艺术批评与艺术实践的方法之道。杨振宇、崔灿灿、鲍栋、刘礼宾、段君、杜曦云、王志亮、盛葳、杭春晓、胡斌、王春辰、鲁明军、卢缓、方志凌等十几位青年批评家、策展人分别就"艺术批评与艺术实践"、"艺术理论与批评实践"、"艺术批评与策划实践"三个主要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在此特选刊其中两位青年批评家的发言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