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艺术批】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关于《批评家》及其它——高岭访谈
-
作者:
苏坤洋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市场化
高岭
艺术作品
美术批评
艺术理论
批评家
理论知识
二十年
艺术批评
-
描述:
苏:高老师,这是一个信息化、市场化、资本化的时代,您觉得中国美术批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该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己的内部学科建设?高岭:二十年前,中国的艺术批评基本上是以文字文本的形式发表和传播的,在文字、书面理论知识的来源上
-
市场、策展与批评你究竟选择谁?
-
作者:
高岭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市场
艺术理想
讽刺意味
艺术创作
孪生兄弟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没有任何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有着如此繁荣的艺术市场,也没有任何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听不见艺术批评的声音。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最为明显也最具有讽刺意味的一种现象。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这对孪生兄弟在今天更多地不在是为了共同的艺术理想彼此携手.而是被一个巨大的漩涡所左右.那就是艺术市场。
-
市场、策展与批评,你究竟选择谁?
-
作者:
高岭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美学特征
艺术市场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批评家
艺术品
艺术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没有任何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有着如此繁荣的艺术市场,也没有任何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听不见艺术批评的声音。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最为明显也最具有讽刺意味的一种现象。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这对孪生兄弟在今天更多地不是为了共同的艺术理想彼此携手,而是被一个巨大的旋涡所左右,那就是艺术市场。
-
吕胜中《红色列车招魂》访谈
-
作者:
高岭
来源:
江苏画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美学特征
艺术市场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批评家
艺术品
艺术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吕胜中《红色列车招魂》访谈
-
RBAC私有权限问题研究
-
作者:
牛建涛
高岭
孙龙军
来源:
科技与创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美学特征
艺术市场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批评家
艺术品
艺术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RBAC私有权限问题研究
-
“'92‘过渡’展”的文化过渡性
-
作者:
高岭
来源:
江苏画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美学特征
艺术市场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批评家
艺术品
艺术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92‘过渡’展”的文化过渡性
-
二十年后的艺术:一个想象力和判断力的试验场
-
作者:
高岭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艺术收藏
判断力
艺术创作
艺术批评
艺术传播
-
描述:
人们一般把根据自己的广博知识而形成对未来丰富想象的人称为预言家。预言家是这样一类人,他们对既有历史的本质和现象加以分析,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并大胆推测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他们擅长描绘未来的景象,告诉我们在未来的社会结构中,我们将身处何处,我们将有何所为。可以看出,要对未来作出某种预言,想象力是一个基本的要素,没有它,人们无法穿过现实生活的羁绊走向未来的时空。同时,建立在科学和理性基础之上的判断力也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因为没有它,人们无法为对未来的想象找到合乎逻辑的合理化说明。
-
数字时代的艺术批评:第六届深圳美术馆论坛
-
作者:
颦京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坛
深圳美术馆
批评家
东湖宾馆
著名学者
数字时代
艺术批评
-
描述:
2013年11月20日,以“数字时代的艺术批评”为主题的第六届深圳I美术馆论坛在深±Jll东湖宾馆召开,国内著名学者、批评家、各艺术媒体代表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陈默、冯原、高岭、顾丞峰、胡斌、胡震、冀少峰、靳卫红、李杨、刘淳、刘筱、卢缓、鲁明军、皮道坚、王端廷、吴鸿、杨小彦、杨振国、殷双喜、于长江等与会做了主
-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历史写作价值认识之我见
-
作者:
高岭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写作
价值认识
历史时间
艺术作品
不同文本
艺术品
现代艺术史
文字语言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我的照片不会撒谎这句话是新闻纪实摄影者经常标榜的口号,它暗含着对照相机机械再现功能的肯定。在最初接触和欣赏照片时,人们会毫无准备和情不自禁地相信照片中的内容情景并产生共鸣。可随着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照片及其图像,并且对这些照片图像产生的各种条件和情境有所了解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便尖锐地提了出来:
-
批评的有效性建立在批评的主体性之上
-
作者:
高岭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论与批评哲学
艺术批评的价值实现方式
艺术批评职能的分化与本位
-
描述: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艺术批评的对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而在批评的职能和受众方面也随之发生了分化。在资本控制的市场无处不在的当代,我们应当选择何种艺术批评?批评的价值理性如何在与资本和策展的工具理性的博弈中保持自身的有效性,就成为了艺术批评必须面对的尖锐课题。本文认为,批评的有效性的根本基点不在于外在的操作策略,而在于内在的主体性,在于确立批评与艺术创作一样,是一种艺术文本的生产实践,具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