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者】搜索到相关结果 117 条
-
共同努力提高运输服务质量
-
作者:
暂无
来源:
交通企业管理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信息网络
服务意识
景德镇
企业形象
共同努力
运输服务质量
运输经营者
服务承诺制
结算中心
管理手段
-
描述:
景德镇汽运集团是1997年6月组建的。一年多来,汽运集团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货运有限公司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在全体员工中强化服务意识,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服务质量管理手段,实行以“信誉第一、顾客至上、价格合理、安全及时”为内容的服务承诺制,并力求在实践中表现出企业的真心诚意。如,今年4月的一天,某单位打电话要求公司紧急派车,承运3000吨煤炭,并要求必须在三天内运完。当时正逢下班
-
不倦的跋涉者─—记文学评论家舒康乐
-
作者:
韩晓光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火光在前》
新时期十年文学
文学作品
景德镇
跋涉者
山水游记散文
当代文学评论
中篇小说
长篇小说
结构艺术
-
描述:
不倦的跋涉者─—记文学评论家舒康乐
-
’98中国雕塑论坛在大连举行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环境雕塑
人文环境
钱绍武
创作设计
公共环境
雕塑家
大连市
论文作者
城市雕塑
-
描述:
1998年5月25日至26日,一年一度的’98中国雕塑论坛在我国北方滨海之城—大连市举行。来自全国的著名雕塑家、中青年雕塑家,美术学院、工艺美术院校的教授、教师以及工艺美术工作者100余人参加了论坛会。
-
为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
作者:
勒尚谊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会与思考
学术风格
掷铁饼者
中央美术学院
创作研究
基本功
历史时期
雕塑家
《山音》
雕塑艺术
-
描述:
,一个为新中国雕塑事业赢得诸多荣誉并对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继续产生影响的群体。在其举办半个世纪的回顾与研讨活动之际,本刊特转载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教授为其画册撰写的序言(标题为本刊编辑所加),并刊发几组不同时期的作品,以飨读者。亦希冀同行者从中获得一定的体会与思考。
-
漫步在德国城市雕塑的丛林中Strolling Amog Urban Sculptures in Germany孙书柱 Sun Shuzhu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巫者
创造艺术
环境雕塑
汉风
新语境
舞蹈
天地
祖先
远古巫文化
巫溪县
-
描述:
漫步在德国城市雕塑的丛林中Strolling Amog Urban Sculptures in Germany孙书柱 Sun Shuzhu
-
环境.人.雕塑——浅谈雕塑设计与人、环境
-
作者:
叶炽坚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人文坏境
社会改造
环境设计
创造者
环境美
校园环境
环境艺术
城市雕塑
小学生
-
描述:
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人类社会改造了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社会。我们身为雕塑设计师,是环境美的创造者,要设计出好的环境艺术,就首先要了解好雕塑、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
美丽的“华夏之光”座落在美景的七星公园
-
作者:
焦润复
来源:
中国质量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侧拱
壁画
石雕人像
七星公园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玉壁
华夏
文字学
色花
航海学
-
描述:
多个石雕组成,记载了中华民族上下7000年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一座用艺术语言向人们展示历史的博物馆。 壁画右端是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的题书——“华夏之光”。
-
张广志油画
-
作者:
张广志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艺术思想
信息
艺术主张
艺术品
读者
作品
国内外
美术
油画
-
描述:
《美术大观》从本期起,开设大观画廊专栏,将艺术上卓有成就的画家及其作品全方位介绍给国内外读者。内容包括画家的艺术简历、艺术思想或艺术主张、作品精粹、拍卖信息等。以期达到让国内外读者及艺术品收藏家
-
记沪上’97秋季艺术品拍卖
-
作者:
朱浩云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朵云轩
陆俨少
新世纪
上海
投资者
中国古代
秋季
品牌战略
艺术品
拍卖行
-
描述:
宣传工具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舆论攻势,以吸引海内外投资者和典藏家。如朵云轩凭借着老字号的名声和丰富字画藏品的优势,先声夺人,仅字画就推出了海上名家、中国古代字画、近代字画等三个专场,可谓规模空前;上海
-
鲁艺自有继承人 窑洞画派在延安——写在延安油画进京展出之前
-
作者:
宋如新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工作者
窑洞
民间美术
艺术家
延安
深入生活
继承人
艺术语言
作品
油画创作
-
描述:
延安的窑洞出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也出艺术家。当年的延安“鲁艺”,就在窑洞里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有出息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虽然“鲁艺”早已搬离延安,但“鲁艺”精神却深深地在黄土地上扎了根,延安仍然象磁石一般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早在50年代,曾有人提出要搞一个“窑洞画派”,近年来又有人提起“窑洞画派”。虽然这个提法仅限于口头,但“窑洞画派”的作品却接连不断地问世。如石鲁的《转战陕北》、《东方欲晓》,蔡亮的《八·一五之夜》、刘文西的《毛主席和牧羊人》、靳之林的《南泥湾大生产》、郭全忠的《万语千言》等等这些不朽的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又一次在青年中产生了渴望延安的热
<
1
2
3
...
5
6
7
...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