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精】搜索到相关结果 98 条
-
湖北京山县孙桥镇出土一面唐代铜镜
-
作者:
熊学斌
来源:
考古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屋基
银白色
唐代铜镜
精制
铭文
京山县
出土
孙桥镇
农民
湖北京山
-
描述:
1984年6月,京山县孙桥镇一农民在挖屋基时,发现一面铜镜。该镜十分精制,用料精良,出土时通体呈银白色,光亮照人。该镜为龟纽,纽外饰浮雕式仙鹤四只,分别作展翅、觅食等姿态,栩栩如生。鹤外为铭文带,铭文左旋,句首与结尾间隔以梅花点。文
-
多彩夜光浮雕工艺品的制作
-
作者:
饶璐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技术
拓展应用
多彩
装饰行业
夜光
制作成本
浮雕
模具
工艺品
精细度
-
描述:
、虫、鱼、人物、动物等各种图案一次成型;⑤亮度高,精细度可达一毫米,这是仿玉夜光浮雕等工艺不可比拟的最大特点。
-
宜丰县人武部与窑前村共建文明村活动调查
-
作者:
林高兴
李快森
来源:
地方政府管理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建活动
大棚生产技术
文明村
人均纯收入
村支部
宜丰县
大白菜
精神文明建设
宜春地区
修配厂
-
描述:
宜丰县人武部与窑前村共建文明村活动调查林高兴,李快森在199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的文明单位(村)中,宜丰县人武部和新昌镇窑前村双双榜上有名,这在宜春地区诸多军民共建文明单位活动的“对子”中,他们是唯一的一对。当地人们高兴地说,这是军民共建活动育出的...
-
试论景德镇坯釉配方技术的市场特征
-
作者:
余祖球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原料
景德镇
坯釉料
坯料配方
制备技术
配方技术
原料精制
工艺性能
制备工艺
层次性
-
描述:
1坯釉配方技术的市场化陶瓷坯釉配方技术历来被视为特种技术。有的配方秘不外传,为私人世代独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陶瓷工艺原理不断普及,坯釉配方技术也在不断地传播和解秘,有些失传的秘方亦得到恢复和发展
-
城市风景——名犬精华(油画)
-
作者:
方元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华
油画
城市风
-
描述:
城市风景——名犬精华(油画)
-
永远的故乡
-
作者:
覃梅玲
来源:
广西林业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甘蔗
枣子
明亮的眼睛
枣树
五彩缤纷
明眸善睐
红玛瑙
精心培育
红辣椒
西红柿
-
描述:
田垄 一条条田垄,编织着故乡五彩缤纷的梦幻。 我的父老乡亲在芒上,收获着玉米、高梁、甘蔗,垄上菜儿青花儿黄啊,垄上的西红柿、红辣椒,就像——颗颗大红玛瑙! 我的故乡长在垄上。我的父老乡亲,
-
“科技能手”潘培斌
-
作者:
黄隆鸣
杨利
来源:
广西支部生活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整体素质
物质文明建设
现场管理
细化指标
抽出率
生产现场管理
技术指标
安全率
精神文明建设
最佳效益
-
描述:
“科技能手”潘培斌黄隆鸣,杨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向往城市已久的农村青年纷纷走出山村,涌向城市,或跑生意,或打工,去分享五彩缤纷的世界。当时三十挂零的潘培斌没有赶这潮流,不是他没能耐,而是他舍不得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他认定自己的事业在家乡的...
-
生命随想录
-
作者:
奇言
来源:
工会论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随想录
每个人
建筑师
存在形式
精神生活
自我
独立存在
雕塑家
城市雕塑
感情生活
-
描述:
我们每个人都在营造着一个自己的“世界”:人永远生活在这个自己的精神小天地中。如果命运是由那个大世界:宇宙、自然、社会所掌握,个人应该力争成为这一角自我的精神小天地的主人。没有精神生活,没有
-
别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悲壮诗篇:读都德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
作者:
龙怀珠
来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夫上校
哈墨尔先生
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一课》
《柏林之围》
-
描述:
《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是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的爱国主义名篇。作者把主人公的个人悲剧,与整个民族的悲剧联系在一起,使小说具有强烈的、动人的悲剧色彩,成为爱国主义的悲壮诗篇。短小的篇幅,高度的精炼
-
蜡像创作随笔
-
作者:
尔宝瑞
来源:
北方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知识
超级写实主义
文学素养
随笔
艺术家
宋庆龄
创作
精神气质
蜡像
雕塑
-
描述:
一个文学家描述一个苹果,描述得像不像并不是每个读者都能分辨得出来的,这需要文学素养,一段乐曲是描述人物还是描述环境也不是人人都能听得明白。但蜡像要做的人是像还是不像,是任何人一眼都能看出来的。蜡像和超级写实主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更诉诸于人的本能,而不是靠艺术知识,不需要培养,因此这种艺术就有更多的艺术门外汉的观众和知音,这是它大众化的基础,因而可以获得广泛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