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精】搜索到相关结果 400 条
-
中国当代油画的精神与品格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格
世界经济一体化
油画艺术
中国艺术
编者按
艺术价值
构成部分
中国当代
时代精神
中国油画
-
描述:
编者按:油画艺术作为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与其他艺术一样,其根本的艺术价值应在于它所体现出的精神与品格,因为“精神与品格”是凸显油画艺术追求的重要指向。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
-
特别企划 中国当代油画的精神与品格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精神
新加坡
泰戈尔
创作
中国画
印度
人本主义思想
徐悲鸿
油画
崇高精神
-
描述:
特别企划 中国当代油画的精神与品格
-
山川笃志铸宏志 秋水激情汇诗情
-
作者:
许江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用笔
荷尔德林
中央美术学院
激情
绘画艺术
诗性精神
作品
油画
诗情
-
描述:
美术家·詹建俊1931年生于沈阳市,祖籍辽宁省盖平县。1948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学习。195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受教于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等先生。1954年毕业后留校作彩墨系研究生,受教于蒋兆和、叶浅予等先生。1955年入前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1957年毕业创作油画《起家》,被选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美术竞赛,获铜质奖章。1957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协会主席。其作品用笔洒脱,色彩浓烈,并多有寓意与诗情,代表作有《狼牙山五壮士》、《回望》、《高原的歌》等。国内外多家重要博物馆和画廊均有其作品收藏。
-
潘世勋与《我们走在大路上》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大路
精神面貌
吴作人
毕业创作
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
藏族人
美术馆
油画
-
描述:
〈艺术家介绍·潘世勋〉1934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满族。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先后师从吴作人、王式廓、董希文、艾中信等教授。196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系吴作人工作室并
-
精神·品格 开拓·进取
-
作者:
张祖英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格
欧洲油画
油画艺术
新时期
发展历程
当代中国油画
充分发展
中国当代
艺术追求
精神
-
描述:
新时期以来,在中国油画家的共同努力下,当代中国油画取得了多元互补、百花竞放的繁荣局面。为了促进油画艺术中不同风格的艺术追求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由中国油画学会、上
-
“光”与“动彩”的乐章
-
作者:
黄培杰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工笔画
唐代绘画
理论与方法
对立统一
色彩运用
时代精神
六法论
典范性
仕女画
-
描述:
美",是唐代时代精神所在。这对新时代的人物画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论文能站在一定高度,考察历史,联系当前,涉猎范围广泛,探讨研究有一定的深度。论文结构严密,说理明晰,有一定的说服力。文字流畅,采用图版
-
中国油画的历程
-
作者:
常磊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外产品
新文化运动
美术教育
西方文化
科学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利马窦
中国艺术
艺术家
中国油画
-
描述: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把油画介绍到了中国。这种以科学精神为指导的写实以及它的异国情调曾经唤起了中国人的强烈好奇。很多人面对平面上产生的纵深感,觉得难以置信因而赞叹不已,利马窦欣喜之余自信
-
图式与精神 中国当代写实油画评述
-
作者:
陈明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状态
精神性
布面
理想主义
油画材料
审美趣味
人文精神
图式
中国当代
绘画
-
描述:
画家把对世俗生活的描述和领悟,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关怀,作为逼近现实内核的手段。由此带来的,不仅是画面主体形象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审美趣味、表现方式的变化。不仅如此,在一个"机械复制"和"图像传播"的时代,理想主义抽身而退,给世俗文化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波普的观念、大众文化以及各式流行的时尚蜂拥而至,大众取代了精
-
王钟雕塑作品解读
-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世界
性别倾向
人的观念
贾科梅蒂
王钟雕塑作品
雕塑艺术
《无题》
作品解读
-
描述:
从王钟创作的这批人物雕塑作品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和三种类型。在创作《无题》系列作品阶段,王钟感兴趣的是表达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现性雕塑。在这些作品上,我们能看到一些贾科梅蒂的影子,但是王钟吸收的只是贾
-
陈文令的寓言:与消费社会的搏斗和想象
-
作者:
朱其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寓言化
意识形态
陈文令
消费社会
中国人
雕塑
人的精神
-
描述:
陈文令的雕塑表现了消费社会在中国形成后的精神群像。他的雕塑使用了一种寓言化的形象,揭示了上世纪90年代的物质主义对一代人的精神渗透,以及90年代以来中国人的自我状况和后意识形态的日常精神形式。[第一段]
<
1
2
3
...
7
8
9
...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