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关于国内陶瓷花纸历史上一段希特勒排犹的小掌故
作者: 顾景清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陶瓷雕塑   精神生活   装饰性   造型   抒情性   审美功能   社会生活   作品   创造美  
描述: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侵华势头日益扩张,然而,中国的抗日情绪也随之高涨,在九·一八与一二·八之间,大我二岁的哥哥教我抗日儿歌“打倒日本,打倒日本……”;“拿起你的枪杆快快儿赴前方,和那矮东洋拼命地战一场……”。我们还去一个操场上看十九路军操练。
景德镇制作成功向“十六大”献礼纪念瓷《母亲颂》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六大”   景德镇   公证部门   母亲   党的领导   艺术精品   陶瓷艺术   中国共产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描述: 景德镇制作成功向“十六大”献礼纪念瓷《母亲颂》
着力打好三张牌-景德镇市卫生行风建设走笔
作者: 曹义福   胡明辉   来源: 中国卫生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文明程度   开单提成   问题流   医疗服务过程   医疗收费   临床科室   皮肤病院   质量满意度   职业道德观   卫生系统  
描述: 卫生行业是社会的一个窗口部门,行业风气如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直接关系着群众的身体健康,也直接关系着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景德镇市卫生局始终把行风建设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着力打好
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 沈春竹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堕落   思想性   蒙特利尔   艺术作品   艺术家   中国当代美术   后现代主义   知识分子   批判精神   观念艺术  
描述: 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古代民间雕塑论析
作者: 孙金德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堕落   思想性   蒙特利尔   艺术作品   艺术家   中国当代美术   后现代主义   知识分子   批判精神   观念艺术  
描述: 中国古代民间雕塑论析
当代名家工笔花鸟精品 杨瑞芬
作者: 江中铸主编   来源: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杨瑞芬   当代名家工笔花鸟精品  
描述: 当代名家工笔花鸟精品 杨瑞芬
绿色文明与人文精神的倡导
作者: 余金保   舒新兴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倡导   道德   人文精神   绿色文明  
描述: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现状和绿色文明兴起的必然。指出发展绿色文明必须在全人类大力倡导现代意识的人文精神 ,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认同感和道德意识 ,大力倡导科学人性化、人性科学化 ,使科学与人文得到有机融合。使世界变得更丰富、更美好
模糊与传神-从人物精神的塑造谈起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   模糊   诗歌   传神   书法   人物精神   绘画   线条   边缘   创造  
描述: 茫茫大海, 蒙蒙雾色, 闪烁着微光的航标灯,点明了前程. 沙砾一片, 漫漫尘埃, 宝石藏匿其间,熠熠透出迷人的光辉. 模糊中的神韵恰如上述美境,照亮智慧. 诗歌、绘画、书法、雕塑,其视觉表面也常予我们以不清晰的朦胧.或形体外观,或线条的边缘,其不确定性意在留下想象的空间.宣纸的渲化;油彩的亚透明;铜、木、石等材料与人肌肤的迥然差异,这些物质特性都给模糊创造了客观条件.
论当下艺术生产的危机及理论应对
作者: 聂运伟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大众文化   全球化进程   道德重建   危机性   现代性   经济全球化   艺术生产   面临的危机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描述: 在世界性的反思现代性的文化浪潮中,对全球化进程中精神生产领域内危机的指认和反思的话语,弥漫在所有的人文学科领域内,乃至成为不同学派、不同学科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其中,艺术生产的危机更引人注目
“石”母题与“肌理”油画创作谈
作者: 林之耀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性   力度美   抽象美感   精神崇尚   母题   审美情趣   肌理   骨法用笔   油画创作   中国油画  
描述: 一、曾几何时,我的油画创作对“石”母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艺术家的选择确如丹纳所说:“科学让各人按照各人的嗜好去喜爱合乎他气质的东西,特别用心研究与他精神最投机的东西”(《艺术哲学》P11)。我对“石
< 1 2 3 ... 9 10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