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精神内】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视觉图像的修正——浅议当代中国具象油画的摹写现象
-
作者:
范勃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语言特征
视觉图像
精神内涵
当代中国
艺术家
作品
油画创作
形式结构
中国油画
-
描述:
在近年的油画创作中,语言的完善,面貌的多样,说明中国油画对西方传统绘画图像的研究与借鉴已进入更深层面。“图式摹写”已成为当代油画创作中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对西方艺术图像的摹写使中国油画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明显进步,产生了一些成功的作品,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图式摹写”是指在创作过程中对传统图像中的形式结构,语言特征及精神内涵进行移植和嫁接。我把油画创作中出现的这种“图式摹写”大致归结为三类。一是在形式结构或语言特征上借用和移植,具有较强的文化针对性和独特的精神内涵。二是借助于西方艺术图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无法摆脱西方大师及其作品的影响,精神内涵也终归被其同化。三是从形式结构、语言特征及精神内涵上全部摹写,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自我完全迷失在大师的作品中。在提出问题时我们将进一步根据具体作品说明这个现象。
-
不朽的作品 伟大的人——看米开朗基罗原作
-
作者:
任梦璋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世纪
米开朗基罗
佛罗伦萨
意大利
精神内涵
学生时代
美术学院
艺术大师
奴隶
作品
-
描述:
米开朗基罗是我们最熟悉的艺术大师,他的那些传世杰作在我们的学生时代就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了.大卫、摩西、奴隶……,我们在课堂上画过又教给学生画,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但当我去到法国、意大利,在卢弗尔宫看到"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博物馆看到"大卫"、"使徒马太"、"柏列斯特的哀悼基督"、"长胡子的奴隶"、"年轻的奴隶",在梵蒂冈教堂看到"哀悼基督",在美第奇礼拜堂看到"昼"、"夜"、"晨"、"暮",走进西斯廷教堂,看到"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时,仍然感到了心灵的震憾.这是巨人的礼赞.雕塑、壁画、天顶画大部是以人体表现的,这些沉默的巨人都具有完美的体魄和深刻的精神内涵.人类的大智大勇、大悲大痛,深思忧虑.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