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粟】搜索到相关结果 378 条
-
中国新写实主义油画的崛起(《中国油画展作品选》概观)
-
作者:
张祖英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四人帮”
油画艺术
吴作人
传入中国
艺术家
作品
突破
旧模式
中国油画
-
描述:
中国新写实主义油画的崛起(《中国油画展作品选》概观)
-
具象油画的名与实(“具象油画展”学术研讨会述要)
-
作者:
冯博一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四人帮”
油画艺术
吴作人
传入中国
艺术家
作品
突破
旧模式
中国油画
-
描述:
具象油画的名与实(“具象油画展”学术研讨会述要)
-
现代油画向何处去(兼评三位青年油画家)
-
作者:
易英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四人帮”
油画艺术
吴作人
传入中国
艺术家
作品
突破
旧模式
中国油画
-
描述:
现代油画向何处去(兼评三位青年油画家)
-
泛行画——一个新的准“国家性展览”模式(由《1991年中国油画年展》延伸的批评)
-
作者:
陶艾民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四人帮”
油画艺术
吴作人
传入中国
艺术家
作品
突破
旧模式
中国油画
-
描述:
泛行画——一个新的准“国家性展览”模式(由《1991年中国油画年展》延伸的批评)
-
洛阳新出北魏石棺床与粟特文化
-
作者:
张乃翥
来源:
甘肃民族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古时期
文化
粟特
洛阳
石刻艺术
艺术风格
北魏时期
石棺
-
描述:
2003年8月前后,洛阳出土了一件北魏时期的石棺床。这一石刻葬具底座的正立面,通高48厘米,宽202厘米,系一三只支腿衔接起来的壶门。整个壶门之正面,以“减底剔地”及阴线刻两种方式,刻画出一幅内容充塞、构图繁丽的浮雕画面(见图一)。参照中国中古时期能够见到的众多石刻美术样本,我们可以看出这件石刻作品的艺术风格,包涵了一种浓郁的西域“密体”石刻艺术的构图风尚。
-
刘海粟作品
-
作者:
顾建军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美术教育家
美术学校
南京艺术学院
学校校长
专科学校
现代中国
作品
-
描述:
复兴公园布面油画71×90cm1981上海美术馆藏刘海粟(1896-1994),生于江苏省常州,原名槃,字季芳,号海栗,晚号海翁、静远老人。现代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
-
论第一代油画家的文化心理
-
作者:
尚辉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油画家
造型观念
本土意识
文化心理
中国画
游移
林风眠
中国油画
境遇
-
描述:
特殊的文化结构和历史境遇使第一代油画家遭遇到后世难以体味的游移、往复曲折的文化心理.本文以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梁为案例,通过"叛逆心理与造型观念的确立"、"民族审美心理对造型观念的误读
-
晚清“洋为中用”观念下的“美术”概念解读
-
作者:
魏国强
程舒伟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树人
时事画报
刘海粟
姜丹书
概念解读
岭南画派
中国的传统
北京美术学校
古代汉语
“洋为中用”
-
描述:
在中国的古代汉语里,不存在具有今天现代意义的“美术”一词。“美术”这个词汇最初是由日本人将英语Art一词首先译为汉字的。而Art一词源于古罗马的拉丁语,自文艺复兴以来,泛指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等在内的艺术门类。19世纪末,“美术”一词由日文转译到中国,植入中文语言系统之后,也成了一个学术界和思想界被频繁使用的词汇,但每个使用者又往往理所当然地赋予它各自的含义。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能够与Art相对应的,只有
-
从“舌尖中国”到“笔端中国”
-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欧洲油画
用笔
中国文化
工笔画
油画笔
中国画
中国油画
代油
中国烹饪
-
描述:
"舌尖上的中国"是国人近来热议的话题。本是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饮食,却能阐发出这么浓郁的人情味与文化厚度,的确也显示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舌尖文化"尚且如此,更不必说"笔端文化"了。油画舶来中国的历史,多说五百年,少说也有百余年。前四百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缘由,是因为从明朝中叶的罗明坚、利玛窦到清朝乾隆年间的郎世宁、王致诚、潘廷璋,他们传播的油画不仅受限于当时的皇宫,而且也遭到中国文化的强烈
-
我所知道的陈钧德
-
作者:
丁曦林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刘海粟
西斯莱
都市文化
德国法兰克福
吴昌硕
塞尚
马蒂斯
林风眠
德先生
-
描述:
多年以来.在阅读了无数画作、遇识了许多画家之后,我对陈钧德先生越发敬重,因为他身上由内而外所焕发的纯粹的艺术家品性和鲜明的知识分子风骨。陈钧德,一个少有的、骨子里认同都市是家园的艺术家。1937年出生在战乱的上海,成长的过程伴随着十里洋场的命运跌宕。由于饱浸都市文化,他的精神落驻、意趣感受有着挥之不去的上海气息.这种气息与近代"海派"代表吴昌硕、与"中西合璧"主要倡导人林风眠等均有承袭。陈钧德天赋极高.又接受了传统的学院派多元艺术教育,因此他一进入艺术界.其作品就显示出风格鲜明的面貌。
<
1
2
3
...
16
17
18
...
36
37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