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简】搜索到相关结果 69 条
-
吾屯唐卡泥塑艺术
-
作者:
罗桑三宝编著
来源: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简介
学科:
藏、汉、英)
艺术(学科:
同仁县
-
描述:
本书详细介绍了热贡艺术中的绘画、堆绣、雕塑、酥油花等艺术。
-
艺术家的诞生
-
作者:
法 海尼斯著
吴启雯 李晓畅译
来源: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简介
学科:
藏、汉、英)
艺术(学科:
同仁县
-
描述:
本书以不同视角阐述了画家和雕塑家的由来、演变的过程,介绍了西方艺术史上重要时刻的主要转折点和具有革新意义的运动。
-
明暗交界线简析
-
作者:
郑文华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塑造
相互结合
明暗
表现
形体
结构素描
写生
转折
简析
-
描述:
明暗交界线简析
-
中国电视艺术意境简说
-
作者:
庚钟银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作品
艺术意境
历史传承
电视艺术
简说
意境创造
中国文艺
中国电视
生活现实
-
描述:
纵观横览,意境客观地存在于生活现实,存在于中国文艺作品的创作、接受与批评当中;意境对于中国的文学乃至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电影等艺术品类的浸染早已为人所肯定,而对于年轻的中国电视艺术的影响则有待我们深入认识。连缀一下意境与中国文艺同行俱进的发展过程,感悟中国电视艺术意境观念的历史传承,进而探索中国电视艺术意境存在的现实价值和中国电视艺术意境创造的应有要求,是本文意欲所在。
-
简讯
-
作者:
徐良璞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讯
李嘉诚
肖像
王永庆
艺术家
靳尚谊
中国油画学会
中国美术馆
企业家
-
描述:
由中国油画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著名企业家肖像画展。于5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筹备了近两年的这次画展。邀请了靳尚谊、詹建俊、朱乃正等28位国内著名油画肖像艺术家参加创作,共展出包括王永庆、李嘉诚、何鸿桑、荣志健等36位较有影响的企业家的肖像作品。[第一段]
-
现实主义油画的传承和创新
-
作者:
徐庆平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风格
个人简介
现实主义油画
绘画评论
徐唯辛
-
描述:
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绘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5年,《打工图》作为特邀作品参加北京国际双年展2004年油画《工棚》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及北京《世纪风采》展.获第十届全国
-
期待与变幻 小议梅劲旅的油画
-
作者:
毕惠华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小议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美术学院
广东佛山市
简历
广东台山
油画
艺术修养
-
描述:
梅劲旅艺术简历1965年生于广东台山市, 先后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及中央美术掌院壁画系结业。现居住广东佛山市,职业画家。
-
纸上画廊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徽师范大学
艺术系
美人蕉
画布
艺术博物馆
中央美术学院
简历
美术馆
研修班
油画
-
描述:
蔡锦艺术简历1965出生于安徽屯溪1986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1991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天津美术学院师范系任教至今个人展1991蔡锦油画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中国)1997蔡锦
-
纸上画廊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北师范大学
安徽屯溪
艺术系
安徽师范大学
天津
中央美术学院
简历
中国美术
研修班
油画
-
描述:
蔡锦艺术简历1965出生于安徽屯溪1986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1991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天津美术学院师范系任教至今个人展1991蔡锦油画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中国)
-
简评雕塑家陈连富
-
作者:
丁正耕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范围
文化史
艺术
文化传统
文化领域
国际品牌
简评
雕塑家
运作模式
-
描述:
随着中国和国际的接轨与加入到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合作,文化也毫无例外地必然介入到这一行列。加入了国际运作模式就是国际品牌了吗?这种看法,如果用于文化领域,那无疑是一种悲哀。文化的沉淀与艺术的品位往往是和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具有永恒魅力的精品艺术相关,只有具有了自己的方式,方可在世界文化史浩翰的长河中留下一粟。现执教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艺术家陈连富是一个忠实于艺术创作原则与规律的劳动者。我国雕塑艺术创作,在近几年中毫无例外地受到国际潮流与功利主义者的影响。雕塑这种以体量、空间立体关系呈显的视觉艺术形式同样受到冲击,并在使之疆界变得模糊的同时,也使这方面的从业者的思想越来越谜糊。为追逐一些国际化的展览而放弃自己已习惯的述说方式,在当代国内艺术创作者尤其是雕塑创作者中更为明显突出。谁来捍卫这种看似被遗弃实则是永远不会被遗弃的艺术——具像雕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