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年年有猪
作者: 骆礼俊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年年有猪》   文学   骆礼俊   小说  
描述: 爹从黑魆魆的煤洞拖煤回来,太阳就红着一张脸滑下了远处大山的脊梁,仿佛是被爹的怪模怪样羞下去的。院子里,是一大盆清水,娘给爹准备好的。清水里装着一个天,五彩斑桐的,令人有些炫目。爹用清水哗哗洗着身了,清水瞬间就黑了,
当陶瓷遇上电水壶
作者: 朱东梅   来源: 现代家电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电水壶   中国文化   民族   文化载体   陶瓷文化   礼品市场   环保问题  
描述: ,陶瓷自然与其结合的天衣无缝。无论是淡雅的青花瓷,还是富有现代韵味的经典纹饰,都彰显出其精致典雅、豪华大方的特质,更透出浪漫的情调,避免了塑料壶身带来的环保问题。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商务场所,陶瓷电水壶出场的机会越来越多了,也成了2010年礼品市场的新宠。
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
作者: 玲玲   来源: 少先队活动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主义音乐   《费加罗的婚礼》   音乐天才   《唐璜》   人类历史   莫扎特   音乐大师   宗教音乐  
描述: ,以及安魂曲、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其中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最为著名。他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般玲珑剔透,又似阳光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
管窥皇帝的婚礼
作者: 赵小春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郎   高跟鞋   新娘   皇帝   婚礼   现代人  
描述: ”,它寄予了皇家祈求子嗣繁兴的愿望。合卺之后,还耍举行婚后、庙见礼、朝见礼、颁诏、庆贺礼、筵宴。至此,皇帝大婚之各项礼仪才全部完结。 婚礼用瓷数量庞多 同治大婚典礼,据宫中旧档
雕塑感造型艺术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马俊淑   周睿   来源: 山东纺织经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感   礼服设计   应用  
描述: 礼服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交礼仪性服装,其造型艺术的个性化是设计的灵魂。雕塑感造型艺术是影响礼服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采用立体裁剪和立体构成的方法,可在礼服设计中运用加饰法、减饰法以及无增补的立体
怪不怪?男女对歌讨花带
作者: 张景武   昊恒冰   王纯一   来源: 广播歌选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草鞋   礼俗   腰带   同胞   苗族   互换   靖州   情歌   习俗  
描述: ,“换花带”是其一大亮点。千百年来,靖州苗族同胞在男慕女恋的爱情生活中,逐渐积累形成“互换花带”这一特有礼俗。在一对新完婚期间,跟随新郎的伴郎或其他相关男青年,趁亲友众多、欢快喜庆之时,向跟随新娘的伴娘
英国馆:一份英国人送来的礼物
作者: 黄冬蕾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放式   生态环境   礼物   英国人   世博会   城市规划   主题内涵   整体设计   亚克力   创意  
描述: 上海2010世博会英国馆被誉为了创意最佳的场馆之一。怀揣着一睹风采的想法我去参观了英国馆,领略了英国特有的绅士般优雅气质和风采,收获的不止是十足的创意,还有其引人深思的主题内涵。英国馆其实是英国人
我的婚纱我做主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尝试   身材   肉桂色   肌肤   修饰   设计问题   婚纱   裙摆   礼服   跳脱  
描述: 色彩与肤色 除了纯白婚纱外,婚礼喜宴上也会更换至少两套礼服来敬酒、送客,这时在挑选其他款礼服时候,除了一样留意修饰身材的剪裁设计问题外,也要留意礼服色彩和自己肤色是否能相互衬托。 皮肤
御玲珑喜获2009年香港艺术新秀奖
作者: 启炎   来源: 南国红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见证   玲珑   艺术发展   花旦   香港   演出   音乐厅   粤剧   剧目   典礼  
描述: 4月27日晚,笔者应邀赴港出席由香港艺术发展局举办的2009年香港艺术发展奖颁奖典礼,见证了香港东升粤剧团正印花旦御玲珑喜获2009年香港艺术新秀奖的时刻。当御玲珑从香港著名花旦尹飞燕手中接过奖杯时,香港大会堂音乐厅1000多位嘉宾为她的得奖报以热烈的掌声。
浅析中国音乐美学史中的儒道思想
作者: 郑璟华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乐   道家   礼乐   儒家  
描述: 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儒家的礼乐与道家的自然乐的基本特征作出一定的阐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相互斗争、交融、互补,影响于后世,贯穿两千多年的历史。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儒道两家是一种对立、斗争的思想状态,但也是在这种对立、斗争的思想中,使得儒道两家的思想得以互补、交融、发展。
< 1 2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