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磁州】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卷毛八猫》轶事记
-
作者:
曲立氏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泛览
釉彩
磁州窑
拟人化
中国瓷都
低温色釉
器型
菖蒲花
陶瓷制品
-
描述:
“泛览菖蒲花,那得同凡草?惟兹能引年,令人长寿考。”猫,自古就是人类豢养的家畜之一。画家常以猫蝶合绘成轴,谓之“耄耋图”,以为祝人寿考之意。据此,景德镇陶瓷制品中也多有猫之形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套以八只卷毛小猫为主题的组塑瓷雕因其造型小巧活
-
略谈瓷绘人物画的艺术格调
-
作者:
钟筱俐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每个人
景德镇
磁州窑
双耳瓶
陶艺家
人物画
艺术格调
青花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陶瓷装饰中有人物画,最早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的《人面鱼纹》彩陶双耳瓶。其后,两汉的《狩猎纹》彩绘陶壶,北魏加彩浮雕《仕女纹》砖,金代三彩《婴戏纹》长方陶枕,以至于宋代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婴戏图》瓷枕、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追韩信》梅瓶、《蒙恬将军》玉壶春瓶等等,无不藉绘画工具棗毛笔和料色,开启了陶瓷
-
古代瓷枕民谷文化探析
-
作者:
詹嘉
齐曼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枕
探析
民俗风情
形意美
景德镇
磁州窑
元杂剧
长沙窑
吉州窑
民俗文化
-
描述:
考察了榨的演进历程,根据瓷枕造结构、装饰图案来分析民俗文化的特征,指出猛兽的形体隐喻着驱邪求福的习俗,花乌图案展示了喜庆吉祥的风情。词典故事表现了人生丰态,认为资榨工艺的进步推动民俗文化的发展,形意美的统一丰富民俗文化的内涵。
-
从陶瓷工匠到陶瓷文人:简述珠山八友的影响
-
作者:
陈筱君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彩绘陶
史前时代
磁州窑
长沙窑
陶瓷艺术
陶瓷工艺
新石器时代
珠山
耀州窑
-
描述:
陶瓷与绘画的结缘可以追溯到距今万年的史前时代。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曙光才微微亮起,神秘而古拙的彩绘陶就已经悄然进入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从唐代的长沙窑,宋代的磁州窑、耀州窑,到元代的青花,明朝的五彩
-
第八章 青花瓷画
-
作者:
邱含
陈敏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画
磁州窑
民窑
窑口
-
描述:
青花瓷画自元代出现以来到明代官窑民窑并进,无论在题材上和技法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青花瓷画一方面继承了磁州窑等一些窑口的绘画特点,另一方面大量元明戏曲小说木版画以及同时代织绣对青花瓷画都
-
挥洒写意 清丽工细:元代青花瓷“岁寒三友”图赏析
-
作者:
汪冲云
董亮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元青花
磁州窑
最早
艺术风格
方式组合
宋代文人
出现于
元代文人画
岁寒三友
-
描述:
岁寒三友图又称松竹梅图或直接称为三友图,岁寒三友图最早出现于宋代文人画中,瓷绘中最早的岁寒三友图则出现于元青花中。宋代磁州窑虽也有松、竹、梅三种植物表现,但是都没有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表达特定的岁寒三友之意。元青花之所以出现岁寒三友图,笔者认为:元代文人画进入其发展兴
-
试论青花彩绘技法的演变
-
作者:
刘建伟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元青花
磁州窑
最早
艺术风格
方式组合
宋代文人
出现于
元代文人画
岁寒三友
-
描述:
试论青花彩绘技法的演变
-
磁州窑的以馒头窑与烧成技术
-
作者:
刘志国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馒头窑
磁州窑
古代
炉窑
烧成技术
-
描述:
1 概述窑炉是古代陶瓷生产的主要设备。磁州窑陶瓷烧成使用的窑炉与我国南方的连续式龙窑不同,它是一种建于平地上的间歇式窑炉,火焰流向呈半倒焰状。固其外形酷似中国北方人民素常食用的面食品——馒头,故被称之为馒头窑。馒头窑的形成经历了一个
-
看陶瓷文化与国画相互渗透的关系
-
作者:
蒋莹静
袁翔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风格
花鸟画
文化特色
磁州窑
陶瓷绘画
陶瓷文化
长沙窑
中国画
民族风格
中国绘画
-
描述:
中国,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探索、继承、创新中创造出中国画这具有我国独特文化特色的艺术瑰宝;与中国画根出同源,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陶瓷绘画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历史,并伴随着中国画的成熟与发展,在陶瓷表面,利用
-
中国纹样的源流(二)
-
作者:
中野
刘志国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吉祥纹样
彩绘
景德镇
磁州窑
釉上彩
牡丹
图案设计
元代青花瓷器
釉里红
绘画性
-
描述:
3宋代纹样在汉代青铜器及漆器上时见刻有铭纹。“右丞宫铜鼎容二斗并盖重廿四斤甘露二年安长丞福椽禄字令史宣工世造第一”属于右丞宫的青铜鼎。容量二斗,连盖共重24斤。甘露2年(公元54年)工人的杰作,是同时制作几件器物中的第一件,另外也出现监督官类。具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