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象
作者: 何新国   来源: 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诗歌   对仗   艺术风格   王维   山水田园诗   文学评论   比兴   意象  
描述: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它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常见的概念,是诗歌美学的基本范畴。个性是意象的生命,这主要跟意象的构造有关。意象构造的过程,即物象“心灵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诗人总是依据自己独特的审美经验,去筛选淘洗五彩缤纷的物象群体,使之符合自己的美学理想和趣味.经过诗人感情的点染与化
王维、孟浩然诗歌艺术比较
作者: 杨宁宁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维   田园诗派   孟浩然  
描述: 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两位代表人物,王维和孟浩然在诗歌的创作上都致力于创造兴象玲珑的诗境,追求情景浑融的艺术境界;他们的田园诗都是静观式的。就具体创作而言,两人的诗歌风格又是不同的,王维是以画入诗,色彩明丽,孟浩然多用白描,素淡自然。
月亮:心灵的栖息之所
作者: 贾传安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考冲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狄金森   诗人   李白   王维   月亮   心灵  
描述: 千古一月。然而,每一位诗人看到的月亮却不同:李白的月亮不同于王维的月亮,朗弗罗的月亮不同于狄金森的月亮——朗月,冷月,玲珑月:千人千月,或因心境不同,或因感知相异。诗人邱红根也写了月亮,与众不同的是,他写月的
实践铸就成功
作者: 安徽考生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理综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狄金森   诗人   李白   王维   月亮   心灵  
描述: 实践就像一首诗,错过了欣赏,可能就没有了;实践就像一幅画,只要用心去描绘,就可能丰富多彩;实践就像一支歌,当你引人注目时,就会一举成名。 原本给人的感觉是五彩斑斓的蝴蝶,可是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下,在同学们的亲手操作下,色彩斑斓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这一切都是在“亲手操作”下完成的。
画意与诗意的追求:感受(唐)王维山水的诗情画意
作者: 杨冰   陈海燕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维   意境   画意   诗情  
描述: 诗歌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作为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对近亲姊妹,诗歌与绘画在追求诗情与画意上,有着相通的审美意趣。王维对于水墨山水画的贡献是将诗意融入画中,体现独特的文人气质和诗人的情怀
王维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生活(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学院   王维   日用陶瓷   祖籍   研究生  
描述: 王维,女,1987年出生,祖籍安徽萧县.景德镇陶瓷学院日用陶瓷应用与研究方向研究生.
芥豆之微
作者: 王琦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社会   个性   肖像   王维   艺术家   痕迹   人生   作品   生活真实  
描述: 油画家、平面设计师王维。1966年生于内蒙古。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室院民美系,获学士学位,现居北京,多年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和油画创作。其油画肖像作品个性显然,状貌独特,近作更是积极关注当下社会生活
孙祜、周鲲、丁观鹏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   丛书   石渠   宋元明清   王维   故宫   文献记载   天池   十三年   年表  
描述: 《画史丛书》国朝院画录(卷下64页)载:“孙祜、周鲲、丁观鹏合画陶冶图一册”。此三人系乾隆时朝的官廷画家,现就有关文献记载摘录于下:孙祜《画史丛书》国朝院画录(卷上)
水墨画四君子的由来
作者: 青木正儿   陈其和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君子   《图绘宝鉴》   逃禅   墨兰   《历代名画记》   水墨画   王维   佩文斋书画谱   梅兰竹菊   墨竹  
描述: 关于水墨画之发生.唐末荆浩《笔法记》中写道:“夫随类赋采,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我唐代.”他评论玄宗朝代的王维的画是“笔墨宛丽”,又评论约与王维同时代的项容“用墨独得玄门”,评论代宗与德宗年间张璪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生态意蕴研究:以王、孟诗歌为个案
作者: 闫续瑞   杜文博   冯宁   来源: 前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意蕴   王维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描述: 唐代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山水审美情趣的发展、演变而兴盛,在盛唐风气和禅宗思想的双重浸润与影响下,呈现出一种兴象玲珑、意融无迹的生态意蕴,体现了唐代诗人物我同一、美在自美与万物相生的生态和谐观念,对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1 2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