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明外销青花瓷盘介绍
作者: 吴志红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纹盘   盘外   图版   足径   青花瓷   花口   端饰   隔立柱   绶带   八开  
描述: 近年在我馆收集的一批文物中,有几件形制较大的青花盘,其中两件造型、纹样、风格与薛翘、刘劲峰同志介绍的青花盘(见《江西出土的明万历外销青花瓷盘》,载《江西历史文物》1985年1期)基本一致;另有三件的青花盘则有不同,特别是一件绘有山水人物的青花盘更属少见,现介绍如下:
端砚与我馆的几方藏品
作者: 王玉兰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版   水池   藏品   端砚   砚石   石眼   砚台   研墨   石质   青花  
描述: 砚石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工具,人们通常把笔、墨、纸、砚并列,誉为“文房四宝”。 砚石在我国已有久远的历史。人们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中,看到上面残留着研磨过颜料痕迹的石件,这应该是砚石使用的开始。战国晚期已有专门用来研墨的砚台。汉代使用砚台已经比较普遍,文献有“同席砚”的记载。三国时曹操的《杂物疏》中提到:“御物有纯银参带台砚一枚、纯银参带圆砚大小各一枚”。这时有金属砚和石砚,从地下出土的砚台看,大多以石制成,也有陶制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從一幅名晝的遭遇說起
作者: 謝雲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和   民族   出版   文章   致死   前景   沉思   位名   高岗   文革  
描述: 不久前出版的《人物》第三期,刊有一篇《一幅名畫和一位名畫家的遭遇》,讀罷文章,掩卷沉思,真有不勝今昔之感。文章所說的名畫,是指《開國大典》,所說的名畫家,便是這幅畫的作者董希文。像董希文的遭遇
‘双清楼’主王仲清和吴性清
作者: 陳毛弟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出版社   胡茄十八拍   蔡文姬   上海市   晴雯   周汝昌   林黛玉   武夷山   上海人  
描述: ‘雙清樓’是畫家王仲清、吳性清伉儷在上海的畫室。男主人王仲清已年屆花甲,现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連環畫研究會理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畫家,是當今中國畫壇上享有盛譽的工筆畫家之一。他是四川成都人
从橱窗看到的
作者: 罗宗海   来源: 中国出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销售部   出版社   新华书店   社会主义   女服务员   王府井   图书出版   宣传橱窗   展场   图书展销  
描述: 这天,一种饱览群书的欲望,使我变得贪婪起来:刚挤出了书如海、人如潮的书展大厅,又信步向王府井新华书店走去。书店门前的一列橱窗,展现着川、湘、鲁、鄂、豫等出版社的各类读物。但见五彩斑斓,胜似繁花竞放,引得不少路人驻足观赏。如果把陈列着三万五千种图书的展场比作蔚为大观的画
余泽与慰藉
作者: 顾承甫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要求   近代以来   欣赏美   近代出版   张元济   凝炼   王朝闻   散文   商务印书馆   雕塑  
描述: "从欣赏需要看问题,我以为与其向雕塑要求详尽的散文,不如向雕塑要求凝炼的诗句."王朝闻先生谈雕塑的欣赏美学中这话,使我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王绍曾所著《近代出版家张元济》之后,不禁思之再三.张元济先生对于我国近代以来文
美容雕塑师-访深圳美容整形中心主任郝新光
作者: 陈锡添   来源: 深圳风采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版   传统美学   现代派诗歌   艺术风格   亚里斯多德   现代文学   艾略特   绘画   论文   音乐  
描述: 美容雕塑师-访深圳美容整形中心主任郝新光
印刷术
作者: 胡恩厚   来源: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土文物   发明   甲骨文   印刷术   文字   国子监   公元   雕版印刷   儒家经典   殷商时代  
描述: 印刷术的发明要先有雕版印制的过程。在雕印以前,又有只雕不印的时期,因为当时没有纸张,根本就没有想到要把它要印出来。我国最早的商代出土文物就有阳刻浮雕,虽然不是文字,但雕刻技术已经产生了。公元1899
硕大无朋——当代美国盛行的巨型版画
作者: 儒尼·柯恩   言志   来源: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美国   画家   石版画   艺术家   丝网版画   作品   丝绒   版画   腐蚀版   油画  
描述: 当代巨型版画的盛行已成为一种潮流,它越来越引起评论家的瞩目,“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进化,”一位佩斯出版公司的理查德·索罗门对此作了上述估计。他还指出“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忽小忽大的”。对八十年代出现的这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