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温】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简易隧道窑烧砖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196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砂槽
保温
生产
预热带
横向距离
简易
瓦房店
焙烧带
火眼
-
描述:
60厘米.窑的焙烧带火眼三??,28排,火眼纵向距离85厘米,横向距离75厘米.窑室入口处装有保温铁门.
-
景德镇历代瓷器胎、釉和烧制工艺的研究
-
作者:
周仁
李家治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196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英
莫来石
景德镇
明万历
碎片
烧成温度
烧制工艺
瓷胎
化学成分
瓷器
-
描述:
作者研究了景德镇自唐(618~907)以来28个古瓷标本。从它们的化学成分作出了胎、釉的成分分布图;用热膨脹法测定了某些古瓷的燒成温度以及用显微鏡結合K_2O-Al_2O_3-SiO_2三元相图計算
-
快速焙烧陶瓷制品的研究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6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研究
陶瓷坯体
升温速度
焙烧制度
分解温度
景德镇日用瓷
快速
陶瓷制品
加热速度
含水量
-
描述:
一、前言在我国快速焙烧,首先是重庆钢铁公司耐火材料车间,焙烧粘土砖、矽砖的先进经验。接着在陶瓷工业中也开展了这一新的理论研究和工艺研究的工作,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快速焙烧的喜讯不断传来,我们根据景德镇日用瓷的特性,也相继的开展了这一工作。快速焙烧的试验,一部分是在柴窑中进行的,另一部分是在煤窑中进行的,这些研
-
高稳定性匣钵研究报告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6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矽酸镁
熟料
配合比
气孔率
烧成温度
匣钵
抵抗性
结合粘土
热稳定性能
滑石
-
描述:
较安定而稳定的组分,对提高匣钵之热稳定性较以滑石形态的加入更为有利,其始熔点之温度间隔也较大,不仅对匣钵之高温变形及荷重软化始熔点均不影响,同时对烧成温度14 10℃以上之匣钵也作了研究,采取上述措施
-
让计量花朶开遍“瓷都”
-
作者:
暂无
来源:
计量工作
年份:
196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计量工作
劳动人民
陶瓷工业生产
窑温
仪器
火色
工业服务
耗煤量
重要环节
开展
-
描述:
在陶瓷工业生产中,烧炼是重要环节之一,在历史上劳动人民虽然积累了很多丰富经验,但如何利用仪器,以科学的方法来测量和观察窑温还没有全面开展,仍是凭目力看火色,因此在烧成过程中有时出现生烧、开裂、变型、贩色等情况。为使计量工作为陶瓷工业服务,
-
快速焙烧陶瓷制品的研究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简报
年份:
196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研究
陶瓷坯体
升温速度
焙烧制度
分解温度
景德镇日用瓷
快速
陶瓷制品
加热速度
含水量
-
描述:
一、前言在我国快速焙烧,首先是重庆钢铁公司耐火材料车间,焙烧粘土砖、矽砖的先进经验。接着在陶瓷工业中也开展了这一新的理论研究和工艺研究的工作,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快速焙烧的喜讯不断传来,我们根据景德镇日用瓷的特性,也相继的开展了这一工作。快速焙烧的试验,一部分是在柴窑中进行的,另一部分是在煤窑中进行的,这些研
-
景德镇瓷窑工人的传说故事-龙凤瓷床
-
作者:
章广忠搜集整理
来源:
民间文学
年份:
196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彩
抽象画
高温窑
审美
创造性艺术
抽象形
肌理
北宋
特殊技法
色彩感觉
-
描述:
景德镇瓷窑工人的传说故事-龙凤瓷床
-
常熟的花边
-
作者:
陈积厚
来源:
装饰
年份:
196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形
产量
温州
花边
浮雕效果
枕袋
常熟
国内外
原材料
十字花
-
描述:
各地区的花边各有不同的風格,汕头以抽綉見長,温州以十字花著称,常熟則以雕绣受到国内外的赞揚。雕綉分全雕、半雕两种,在布上配合花形,搭起旁步,进行雕空,利用暗色的空隙,襯出明色的花形,有浮雕效果。貼布
-
跃进代年 新型装饰
-
作者:
童竹村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6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低温
综合装饰
国庆
花瓶
新型装饰
跃进
讲解员
展览室
装饰艺术
粉彩
-
描述:
1960年在我所装饰艺术刨作的领域内开出了不少灿烂的花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综合装饰,这是在我所向国庆十一周年献礼的展览室里被发现的。人们围在一对大花瓶面前流连忘返,投以一种惊奇的目光,这是什么?既不象粉彩又不象青花。讲解员含笑地作了回答:同志,这是综合装饰,它是集高(石由)、低温(石由)、
-
高温黄(石由)与低温铁红的试制报告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6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试制
低温
高温
黄色的
还原气氛
颜色
科学技术
氧化气氛
陶瓷艺术
效果良好
-
描述:
一.高温黄色(石由)的试验颜色(石由)是高度的科学技术和陶瓷艺术的结晶,也是我国最富有历史传统的杰出成就,自宋明以来,即名闻中外,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曾经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做出了惊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