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温】搜索到相关结果 1075 条
-
对孙瀛洲先生一个鉴瓷结论的修正
-
作者:
马广彦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瀛洲
瓷器鉴定
窑温
修胎痕
拉坯
-
描述: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2002年3月末,我在景德镇仿古瓷高手王文宪先生的作坊访问学习时,无意间顺手拿起案台上一只已烧成的,写有“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篆书青花款的白色浅腹碗,看到碗外壁“修胎痕”十分明显,约一指宽的“刀痕”一棱一棱地从近圈足处盘旋而上,至近口沿处方才消失。我问王先生:“这只碗为什么修胎如此粗糙?”王先生笑答:“那不是修胎痕,是拉坯痕。是学徒练手艺做的碗,因为拉坯手法不熟练,修胎、补水后看似光圆,烧成后就成这个样子。”我大惑不解,过去从诸多专家的著述中,从自己收集到的唐、宋、元、明以来众多窑口、众多品种的碗的标本中,都学到过并且认定这种出现在碗外壁的旋痕是“修胎痕”,而且还认为宋以前“高古瓷(老窑瓷)”的“修
-
从唐三彩陶到建筑陶胎琉璃
-
作者:
王卫文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质
彩陶
烧成
汉代
唐三彩
氧化物
器物
釉面
熔融温度
着色剂
-
描述: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高温烧成的石灰釉陶,积累了大量的制陶工艺知识。到了汉代, 出现了以铜和铁的氧化物作着色剂,铅的氧化物为助熔剂的低温铅釉,开创了我国低温釉陶制作的先河。铅釉的特点是:釉的熔融温度低,流动性较大,可以均匀地覆盖于器物表面,釉层清澈透明,釉面平整
-
BP改进算法在应变片测量技术中的应用
-
作者:
唐云华
刘福华
巫景燕
来源:
直升机技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BP算法
温度漂移
非线形
数据融合技术
应变片
-
描述:
(BackPropagation)改进算法与数据融合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应变片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通过桥路设计与本文软件算法相结合的技术,大大克服了应变片的非线形、温度漂移等严重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
日用陶瓷隧道窑采用煤气试烧总结
-
作者:
吴莹
李钢平
吴菊生
熊定远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最高烧成温度
煤气管道
试烧
景德镇
陶瓷隧道窑
车位
预热带
烧成带
发生炉煤气
燃气
-
描述:
景德镇华风瓷厂采用冷发生炉煤气体为隧道窑的燃料,焙烧日用青花瓷。此文分折了该厂1号93米燃气隧道窑在两次试烧中的焙烧质量,窑炉结构和操作技术,说明燃气隧道窑一次空气等的重要性。
-
景德镇官窑址开始全面发掘/『一瓷二茶』民俗青铜群雕展示景德镇街头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最高烧成温度
煤气管道
试烧
景德镇
陶瓷隧道窑
车位
预热带
烧成带
发生炉煤气
燃气
-
描述:
景德镇官窑址开始全面发掘/『一瓷二茶』民俗青铜群雕展示景德镇街头
-
浅谈混凝土的温度裂缝与控制
-
作者:
胡华
吴志强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控制
温度应力
裂缝
混凝土
-
描述:
通过现场观察和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等进行阐述。
-
谈薄胎灯具素面“半刀泥”刻花
-
作者:
黄卖九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纹样
景德镇
凹面
刻划花
图案装饰
装饰工艺
釉色
高温一次烧成
刀法
-
描述:
“半刀泥”是刻划花装饰的一种特种陶瓷工艺操作。它是用铁质的小刻刀,在经干燥的坯体上刻划成一面深一面浅的凹面与线组成花纹,再施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陶瓷装饰品种。薄胎灯具素面“半刀泥”刻花,是在继承
-
白云质精陶产品缺陷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
作者:
余祖发
黄弘
徐有华
来源:
山东陶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缺陷
低温瓷
白云土
针孔
缩釉
-
描述:
本文对造成白云质精陶产品缺陷的原因,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介绍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
-
景德镇恢复了彩釉生产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华社新闻稿
年份:
195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缺陷
低温瓷
白云土
针孔
缩釉
-
描述:
景德镇恢复了彩釉生产
-
景德镇陶业纪事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林月刊
年份:
193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缺陷
低温瓷
白云土
针孔
缩釉
-
描述:
景德镇陶业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