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浅析陶瓷花鸟画与中国花鸟画之间的联系
作者: 游亚芳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纵深发展   构图学   陶瓷   艺术效果   画面   实践考察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线条  
描述: 陶瓷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末清初以来陶瓷花鸟画就向纵深发展,画面不但用线工整,而且色彩艳丽。在陶瓷花鸟中无论花与鸟都要用线条去表现,只有充分学好线条掌握线条,选好主题,才能更好地体现陶瓷的艺术效果
新疆民族文化与奶茶具设计
作者: 柴忠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   陶瓷设计   中西文化交流   清真寺   奶茶   伊斯兰教   新疆维吾尔族   民族风格  
描述: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这里拥有四十三个民族,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和塔塔尔等民族,约占全疆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而维吾尔族又占全疆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五。历史上新疆是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荟萃之地,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这里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特别是自十世纪末,伊斯兰教
孙祜、周鲲、丁观鹏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   丛书   石渠   宋元明清   王维   故宫   文献记载   天池   十三年   年表  
描述: 《画史丛书》国朝院画录(卷下64页)载:“孙祜、周鲲、丁观鹏合画陶冶图一册”。此三人系乾隆时朝的官廷画家,现就有关文献记载摘录于下:孙祜《画史丛书》国朝院画录(卷上)
陶器的位置
作者: 陈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幅油画   陶器   陶艺作品   调和空间   人的关系   装饰画   主导性   性隐喻   龙舌兰酒   清水混凝土  
描述: 陶器与建筑一直存在着关系。 通常人们把陶器安置在精致的架子上,这实际上限定了对陶器的体验空间。首先它的尺度是以人的手作为参照的,以手为参照的东西往往有工艺性隐喻,也就是说往往是精致的,“可手的”,甚至是极端的。任何隐喻都有双向指引,“可手的”东西不可避免地带有装饰的、附加的成份,它与小幅油画,装饰画以及其它工艺品一样永远是“饰物”,是“玩物”,是非主导性的。
收藏缺憾的美
作者: 梁志伟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收藏家   陶瓷   陶片   发掘出   建筑工地   碎片   缺足   美术学院   青花  
描述: 我曾与不少美术学院的学生、教师谈收藏,他们经常会告诉我这样的故事: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写生时,在野外挖到了仰韶文化的彩陶片、汉代陶片、明末清初青花有图案的碎瓷片,他们都如获珍宝似地拿回家放在书橱醒目处
古玩怪圈
作者: 栋文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伤痕文学”   收藏家   工艺师   玩商   台湾人   内地海关   香港   古陶瓷   紫砂壶  
描述: 古玩怪圈——玩古、炒新、做假。 玩古玩是玩一种回忆,玩一种思古之悠情。但回忆总是在岁月的风雨里逆行,常常是欢乐被叹息淹没了。现在形成的古玩怪圈,真让人感到既精彩又无奈。 时光倒流十几年,当时关闭的国门刚拉开一条缝,境外的“灯红酒绿”刚挤进来,遗憾刚觉醒过来的文化人还没意识到“外面的世
关于清代“唐窑”研究上的几个问题
作者: 张建群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清代   瓷窑  
描述: 一、研究目的 御厂对清代景德镇瓷业发展而言,在技术上一直是担任着领航者的角色。从顺治十一年在景德镇设厂,御厂便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逐渐扩展。据《清史稿》的记载,从顺治到乾隆时期,由于主持者的不同,便出现
蒋祈和唐英
作者: 耿宝昌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中国陶瓷   清代   雍正   历史名人   文献资料   单色釉   釉里红   唐英   景德镇陶瓷  
描述: 稿》、及陶成纪事碑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蒋祈有著,但尚未见其制做的陶瓷真品,仅见有伪托款。唐英在这方面却留下不少创作和他亲身自做并署个人名款之器。如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为前朝所无的那些摹古宋代各大
清朝的彩绘瓷器
作者: 长谷部乐尔   孔六庆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绘   陶瓷   清朝   瓷器  
描述: 、与釉下青花并用的斗彩和狭义的五彩等。这些都不用多说。到了清代,又出现了珐瑯彩、洋彩、粉彩或胭脂红、墨彩等技法新颖的作品,品种多样丰富。在瓷釉面上添画已成了这个时代盛行的一种风格,独一无二的彩绘瓷器占据
明清青花瓷的产销状况
作者: 耿宝昌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中国陶瓷   艺术风格   重要地位   重大影响   影响深远   釉下彩   陶瓷艺术   优秀作品   明清  
描述: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珍贵品种.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独特的灿烂艺术风格,其影响深远,为世人喜闻乐见、所公认的优秀作品.青花瓷是珍贵的艺术遗产,富有内在的生命力,以致成为中国陶瓷的传统品种,相传至今仍放奇光异彩,对世界陶瓷艺术产生重大影响.早自三国吴的时期,南方青瓷已出现青釉釉下褐彩(见南京吴墓出土),以及唐、五代越窑、铜官窑等相继采用的这一釉下彩绘,而逐渐发展,影响及唐代中原的巩县最早烧制白釉瓷釉下彩"青花"(见扬州三元路工地出土残器,1985、
< 1 2 3 ... 8 9 10 ... 28 29 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