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清】搜索到相关结果 176 条
-
暂脱尘羁入古蓝
-
作者:
王琦
章宇昕
来源:
缤纷家居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人物造型
官窑
青花瓷器
偏远乡村
明清两代
民窑
文物鉴定
房地产业
粉彩
-
描述:
得。王先生从事房地产业,经营五六家公司,最初做瓷器书画收藏属于玩票性质,却没想到玩成了古玩城里的一个老板。在他店里,藏有不少明清两代官窑民窑的瓷器精品,大部分为青花瓷器,亦有粉彩上品。他的收藏除拍卖会上竞买外,也有从同道中购买,或者定期去偏远乡村集市访购的。王先生尤爱画风精细,器
-
禅意的收藏
-
作者:
王琦
章宇昕
来源:
缤纷家居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藏品
浮世绘
纸箱
杂志社
传奇色彩
文艺研究
清代宫廷
收藏理念
油画
-
描述:
,线人给他打来电话:《文艺研究》杂志社清理出33箱稿件,听说有人收购,杂志社开了一口价:不让开箱也不让验货,每箱1000元,一共3.3万元。放下电话,赵庆伟心里不由打起鼓来:不开箱不验货意味着这些纸箱还没被开过封,这是这家老牌文艺理
-
和月亮擦肩而过
-
作者:
严颖
阿紫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子
博物馆
牛乳
中国航运
艺术家
月亮
作品
流水
油画
朱自清
-
描述: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在交大围廊灯笼高挂的航运博物馆,眼看已是丹桂芬芳的季节了。这座建于1929年的二层小楼,每日都有关于中国航运史和一代船 王
-
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
作者:
陆明华
盛黎明
来源:
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官窑
景德镇
中国大陆
转变期
台湾地区
上海博物馆
国际学术研讨会
沉船
中国瓷器
-
描述:
1 7世纪景德镇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29日-11月30日在上海博物馆举行。来自英国、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出席
-
寻访失落的潞绸岁月
-
作者:
陈瑾
来源:
旅游时代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满天下
山西商人
南阳
《隋唐演义》
丝绸之路
物质生产能力
西方传教士
岁月
历史发展
明清时期
-
描述:
提到丝绸,大家会条件反射般想到苏杭二地,正如提到瓷器,我们会想到景德镇。其实在它们之前,尚有另外名满天下的丝绸之乡和瓷都,只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这些地方突然由盛而衰。我们受编辑部的委派,去山西沁水县南阳村寻找曾经名满天下的潞绸产地,而当我们拂去岁月的尘埃,打量那些曾经辉煌的历史存在时,不由会惊叹于历史发展的轨迹,是多么奇妙。
-
赵雅芝 斯琴高蛙演绎《青花》传奇
-
作者:
暂无
来源:
影视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端显示器
瑞士
大屏幕
显示装置
高清晰度电视机
液晶显示技术
电子枪
经济价值
发光装置
计算机
-
描述:
赵雅芝 斯琴高蛙演绎《青花》传奇
-
浅谈唐三彩中的弦纹碗
-
作者:
赵文军
来源:
乾陵文化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堆塑
圈足
莲瓣纹
清澈透明
划花
模制
轮制
绞胎
弦纹
平整光滑
-
描述: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属于低温铅釉陶器。特点是釉的熔点低,流动性良好,所以能够均匀覆盖在器物表面,冷却后清澈透明,平整光滑,玻璃质较强,光彩照人,但硬度低,化学稳定性较差。其以铜、铁、锰、钴
-
陈绿寿
-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材料
艺术研究
硕士生
美术学院
学士学位
湖北武汉
油画创作
清华大学
中国美术
壁画艺术
-
描述:
陈绿寿,1955年出生于湖北武汉。 198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系主任《壁画艺术研究》硕士生导师,湖北美术家协会壁画艺
-
清茶之苦
-
作者:
郑毅
来源:
美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乳
余甘
清茶
-
描述:
饮一杯清茶,饮一杯苦茶,有人如是说,是用一只青花盖碗,还是一只乳白瓷杯……想来,茶绿,青、微苦,色、香、味都在其中了。揭开杯盖,用它悄悄地轻盈地拨开浮在水面上的碎叶,便有一缕热气袅袅上升,氤氲中有一股清苦之气;此时若用口抿一下,便会品出那徽苦中的余甘……
-
江西景德镇明清御器(窑)厂落选御用瓷器处理的考察
-
作者:
权奎山
来源:
文物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处理方法
景德镇市
御器厂
落选御用瓷器
明清时期
江西
-
描述:
明清两代对御器(窑)厂烧造的御用瓷器质量要求高,拣选十分严格,因此在烧成御用瓷器中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落选品。经考察,明清御器(窑)厂对落选御用瓷器处理方式的变化,应与当时制度规定的改变或调整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