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清】搜索到相关结果 353 条
-
中国印学博物馆
-
作者:
金日明
来源:
中华书画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玄关
赵朴初
篆刻艺术
西泠桥畔
玺印
清六家
翘角
西泠印社
杜月笙
两层楼
-
描述:
中国印学博物馆位于杭州孤山南麓、西泠桥畔。漫步西泠桥头,放眼东望,花红柳绿掩映之中,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建筑,重檐翘角,台楼环廊。正门西侧矗立着一尊高4.2米的汉白玉龙钮巨印,边款镌刻着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赵朴初题写的“中国印学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原为“杜庄”(杜月笙别墅),1998年8月正式动土改建。由正门步入大厅,迎面是一扇花岗岩浮雕玄关,上面镌刻着“中国印学”等数枚印章,浓缩了印学三千年的历史,这便是“历代玺印
-
百年大院 匠心雕琢
-
作者:
吉彦杰
来源:
科学之友(上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线刻
灵石县
透雕
艺术宝库
木雕艺术
山西省晋中市
雀替
雕刻艺术
王家大院
清文
-
描述:
王家大院因其恢弘大气的布局、浓郁的晋派文化备受游客们的喜爱。而融于整个建筑群的砖雕、木雕、石雕,更好比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王家大院的每一个角落,匠心独具,精巧绝伦,举世瞩目。2016年9月1日
-
咥在万荣 馍香千载
-
作者:
吉彦杰
来源:
科学之友(上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技艺
艺术价值
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民间艺术
民俗活动
清明时节
故乡人
岁时节令
艺术形式
花馍
-
描述:
万荣面塑历史悠久、种类齐全、制作精美、构思巧妙,是一种以面塑为特色,在祭祀、喜庆、建房、乔迁等民俗活动中使用的艺术供品。万荣面塑具有独特的制作技艺,其中包含了绘画、雕塑、刻印、装饰等诸多艺术门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被誉为“人类的活化石”,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价值,小小的花馍承载着厚重的文化。
-
艺术人生随想
-
作者:
石开
来源:
中国书法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吕布
随想
艺术人生
木结构
-
描述:
一 我出生在福州城里的一座旧宅子里。宅子是明末清初的建筑,外墙为土夯,有马鞍形的防火壁。内部是木结构的居室,有雕工精细的楠木窗格子,小天井的墙头有一整排戏装雕塑的小人,什么吕布戏貂蝉,王老读画之类。
-
十洲高会:仇英绘画专题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品
仇英
玲珑山馆
厉鹗
分韵
天宁寺
项元汴
安岐
清标
苏州博物馆
-
描述:
高会。如今,苏州博物馆继沈周之"石品三十余件,其中不少曾是项元汴、梁清标、安岐、乾隆内府、庞莱臣、吴湖机等鉴赏家的什袭之珍,可谓洋洋大观,洵为艺林盛事:而荟萃四家丹青翰墨于故地,将来必亦为吴门之佳话。在此,我们翘首以待吴门书画与人史历史的研侒,能够因之而出现一番新
-
画余随感
-
作者:
马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中
传统元素
荆浩
笔法记
清简
画意
可见物
艺术语言
审美状态
审美理解
-
描述:
绘画作为我的生活方式,调整与改变是渐变的。这种改变是很微妙的,是对审美状态的调整与重新认知,绘画图式与手法也会随之做出相应调整。我认为真正的提升并不是一种特殊技法的掌握或形式上的突变,目的也并不在于刻画有形的可见物,而是借助自然形态传达作品的精神活力,并用恰当的语言予以表达。传统元素中浑厚、质朴的艺术语言,如早期的中外雕塑、陶瓷、各种绘画都是
-
探究粉彩瓷器的源流
-
作者:
吴雪莲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生
清代
粉彩瓷
发展
-
描述:
粉彩瓷是在高温烧制的白瓷胎釉面上,施以玻璃白与传统彩料,再低温烧制的釉上彩瓷。清代康熙晚期,制瓷工匠在珐琅彩和康熙五彩基础上创烧了粉彩这一新品种,并且粉彩瓷器在康乾盛世中得到繁荣发展。文章从历史角度
-
秀才南来 醴瓷五彩有领军 沉痛悼念汤清海先生逝世(之一)
-
作者:
农夫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时期
羽人
彩绘
青釉
五彩瓷器
元代
黑釉
明清时期
-
描述:
这是一个近60年前的故事了,1958年的瓷都醴陵,受命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而准备献礼作品。当时的艺人们苦于缺乏文化知识,深感责任重大,不敢贸然动手。正巧,此时的汤清海先生,正随广州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在醴陵
-
小巧玲珑 不同凡响
-
作者:
吴保华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清末
赏读
篆书
-
描述:
扳指在古代由战国时期的“”演变而来,又称班指、搬指、梆指,是古代拉弓射箭时戴在大拇指上的工具,是保护射手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用“扳指”二字更加名副其实,其他字词只是习惯用法而已。在制作上愈发精益求精,质料颇为讲究,初有玉石质料,继之出现了翡翠、玛瑙、水晶、象牙、角、木等。用在拉弓上,玉石、金属制品尚可,其余的易损伤,因而徒有虚名。
-
纤巧玲珑 幽雅温润
-
作者:
冯宁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清末
赏读
篆书
-
描述:
我国明代玉器的基本特征为:风格清新,雕工刚劲有力,线条棱角分明,艺术价值较高。其雕玉工艺有透雕、浮雕、阴线刻等,雕刻技法较粗犷浑厚,镂空技法使用普遍,器物表面可见下铲的凹槽,槽内玻璃光泽强烈。明代
<
1
2
3
...
26
27
28
...
34
35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