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南宋第一状元:王十朋
作者: 贾苹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秘书省   状元   宋徽宗   绍兴   校书郎   乐清县   王十朋   南宋  
描述: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十月十八日生于浙江温州府乐清左原,卒于乾道七年七月,公六十岁,封为乐清县开国男,赠左散大夫,谥忠文,葬于左祠。王十朋于四十六岁时由高宗亲擢为第一,授予绍兴
欧阳修:绯闻的政治功效
作者: 包光潜   来源: 法制博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为政清廉   政治   庆历新政   功效   绯闻   欧阳修   公务员   范仲淹  
描述: 。欧阳修对范仲淹主张改革、为政清廉向来尊重,公开发表言论表示支持,结果也被贬到湖北夷陵。第二次被贬是在1045年秋,与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有关。第三次被贬是在1067年,英宗去世,神宗即位。国丧期间,欧阳修内穿紫袄,被御史弹劾,贬知亳州。
薄意雕作品的欣赏
作者: 王一帆   来源: 福建农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纹理   石材   寿山石   天然   画意   宝石   表现技法   瑕疵   作品欣赏  
描述: 美丽的寿山石以其天然纹理、俏色十分惹人喜爱。但毕竟是天然的宝石,难免有瑕疵。薄意雕运用正是达到充分发挥寿山石的纹理、俏色等特点,巧妙突出石材优质部位,化解裂格、掩饰瑕疵等功能。薄意雕从明末清初石章
德化窑釉上彩瓷艺术管见
作者: 卢馨   来源: 福建文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瓷   制瓷技术   德化   产品造型   牡丹   窑釉   南方名窑   明清时期   粉彩   历史悠久  
描述: 德化古瓷窑是我国南方名窑之一,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以白釉尤其是"象牙白"驰名于海内外。明清时期,随着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生活需要,出现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瓷,其产品造型美观,装饰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深受世人喜爱。现就德化窑釉上彩瓷中的五彩、粉彩的艺术作风,略谈管见,就教于方家学者。
厦门市博物馆藏德化窑宗教人物瓷塑精品赏析
作者: 彭维斌   来源: 福建文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化县   白瓷   工艺特色   观音像   宗教   文化背景   厦门市   博物馆藏品   精品   明清时期  
描述: 德化窑历史悠久,是福建著名的瓷都,明清时期以生产白瓷及青花瓷而盛名广播。其产品精美,特色鲜明,尤其宗教人物瓷塑形象生动,神态逼真,富有神韵,深受世人喜爱。近二十余年来,厦门市博物馆征集和收藏了数十
谈清代宫廷祭祀礼仪与颜色釉瓷的兴盛
作者: 熊勇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祭礼   景德镇   御窑厂   祭祀礼仪   康熙   釉瓷   清代宫廷   颜色釉   恢复生产   瓷质  
描述: 至关重要的作用。清宫祭祀礼仪虽承旧制,但规模更甚于前朝,主要使用各色釉瓷质祭器,因而颜色釉瓷得到空前发展。一、清代宫廷祭祀礼仪与祭器概说清代宫廷礼仪承袭古礼而来,是一套非常复杂完备的系统。据《大通典》规定,清代礼仪分为吉嘉军宾凶五类,祭祀礼仪即与其中的吉礼相对应。祭礼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祭祀祖先
古油坊的故事
作者: 刘郁林   来源: 中国劳福事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江南   结构组成   经济发展   故事   浮梁县   手工业遗址   建筑  
描述: 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清代的大新油坊就是典型的手工业遗址,其由两栋“穿逗式”二层砖、木结构组成,为江南典型的作坊类建筑。严台在明末清初经济发展到鼎盛时,先后建造了五座油坊:大新、泰来、泰和、新泰、新和
审美的现代性:写在“行人——李象群艺术展”开幕之际
作者: 朱青生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人民代表大会   艺术展   中央美术学院   审美现代性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   政治现代性   雕塑   美术馆   中国美术  
描述: 展览名称:行人——李象群艺术展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展览时间:9月22日至9月25日展览展厅:中国美术馆1号、8号、9号厅展品数量:约20件李象群:196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
回味泥土
作者: 徐澄泉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母亲   重复   李白   泥土   清溪   高粱   故事   土地   峨眉山   祖父  
描述: 享受阳光祖父站在土地里,高粱站在土地里。高粱承受不了丰收的赞美,就把沉重的头垂下去,如此这般垂下去。多像一片枯黄的叶子,祖父付尽了绿色和水分,就以高粱同样的方式向土地回归。头颅当初是青青的苗子,以后就是杆,是穗,上面栖息小巧的鸟、玲珑的虫,遮阴、蔽雨,借它起飞。
我看当代工笔花鸟画现状
作者: 金纳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精神内涵   审美精神   现状   两宋花鸟画   题材   创作   工笔花鸟画   当代   表现语言  
描述: "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已经逐步将清末民初出现式微迹象的工笔花鸟画传统,以新的姿态、题材、面貌及更加丰富的表现语言,为现代工笔花鸟画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1 2 3 ... 38 39 4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