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清】搜索到相关结果 176 条
-
官窖崇拜和创新精神
-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中国拍卖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艺术陶瓷
景德镇
陶艺家
元明清
北方游牧民族
陶瓷艺术
崇拜
瓷器
制作工艺
-
描述:
袭扰中原,使得北方各窑口的工匠不得离家南下谋生,最后都汇集在景德镇。客观上将各地的陶瓷制作工艺带到了江南,大大促进了元明清陶瓷艺术的发展。北
-
王安维陶瓷艺术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2001年
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
江西省
2005年
景德镇市
清华大学
研究所
人大代表
副主任
中国政府
学者
学院
会员
专业技术
陶瓷艺术
工艺美术
人才工程
-
描述:
中国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青联常委,政协江西省委委员,景德镇市人大代表。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004年至2005年在清华大学作访问学者。
-
清末瓷刻山水画赏析
-
作者:
郭亮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借鉴与创新
景德镇
故宫博物院
技法
艺术创作
清末
中国山水画
文人画
中国瓷器
-
描述:
中国瓷器的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剔花、画花、印花多种。故宫博物院吴仲超院长在1980年撰写的《谈现代瓷器生产中的借鉴与创新》一文中提到:"刻瓷(笔者注:即本文称之的瓷刻)工艺19世纪在景德镇风行一时,出现了一些刻瓷名手,可惜只是昙
-
过渡期青花瓷之概念与分期研究(二)——过渡期瓷业的生产转型与工艺进步
-
作者:
谢小铨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分期研究
社会发展
青花瓷
景德镇
工艺进步
物质积累
过渡期
新兴市镇
市民阶层
-
描述:
一商业驱动社会发展到明末清初已具备相当的物质积累,这时期生齿繁密,商业发达,百工之属,无所不备,新兴市镇不断涌现,市民阶层形成并壮大,景德镇当时就是一个极其繁荣的工商业城市。明王世懋《二委酉谭
-
传统审美情趣——明清釉上彩浅谈
-
作者:
朱辉球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技术
景德镇
磁州窑
传统
釉上彩
考古发现
审美情趣
山东淄博
明清
文献记载
-
描述:
传统审美情趣——明清釉上彩浅谈
-
河南巩义市夹津口隋墓清理简报
-
作者:
王保仁
张新月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瓷
巩义市
隋墓
清理
-
描述:
白瓷的烧制成功是我国瓷器史上一项重要成就。巩义市夹津口墓葬所出隋代白瓷烧造技术已经成熟,胎质大多洁白细腻,釉色白,积釉处泛青,并且装饰以红彩,为以后釉下彩成功烧制奠定了基础。
-
相约林黛玉
-
作者:
陈金维
来源:
语文新圃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约
李清照
玲珑
小亭
光点
林黛玉
曲径
古典
鹅卵石
音乐
-
描述:
暮雨如烟,暗柳似雾。斜风细雨,轻纱般罩住了一个古典的东方乐园,一阵空灵而富有质感的声音飘荡在园内。顺着那如诗的音乐,走过一条鹅卵石铺就的曲径,绕过一潭深碧的池水,一个八角玲珑的小亭立在面前。亭内,琴桌前,一位姑娘,“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两尊雕塑
-
作者:
刘燕敏
来源:
语文新圃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徽
中学
苏格兰
大陆
清教徒
大理石
美洲
集资
明信片
雕塑
-
描述:
纳尔逊中学是美国最古老的一所中学,它是第一批登上美洲大陆的73名清教徒集资创办的。在这所中学的门口,有两尊用苏格兰黑色大理石雕成的雕塑,左边的是一只苍鹰,右边的是一匹奔马。300多年来,这两尊雕塑成了纳尔逊中学的标志。它们被刻在校徽上,被印在明信片
-
大佛的鼻孔
-
作者:
林清玄
来源:
语文新圃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远近驰名
小孩子
林清玄
佛寺
衣服
人人都
佛像
普度众生
雕塑
-
描述:
有一位雕塑佛像的工匠,他的手艺远近驰名。 当他为一座佛寺雕刻的佛像落成的时候,附近几里的人都跑来观礼,人人都为那座佛像的庄严伟大而赞叹不已。 只有一个穿着脏衣服的小孩,一边挖鼻孔,
-
民窑青花瓷收藏潜力大
-
作者:
骄子
来源:
中国拍卖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投资项目
官窑
潜力
青花瓷器
民间收藏
中国传统
明清
价格
民窑
高档瓷
-
描述:
古代瓷器是中国传统收藏的大项,也是当代收藏爱好者十分重视的投资项目。在明清官窑瓷器价位猛烈上扬的今天。如何估计明清民窑青花瓷器的价位走势?对民间广大工薪族古瓷爱好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