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清】搜索到相关结果 400 条
-
清代中后期青花山水瓷画艺术衰退原因探析
-
作者:
廖志丹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衰退
原因
清代中后期
青花山水瓷画
-
描述:
清康熙时期是青花山水瓷画发展的巅峰时期,康熙之后的清代中后期,青花山水瓷画出现了显著的衰退,釉上彩瓷的发展与社会审美思潮的变化、复古倾向与山水画水平的下滑等是清代中后期青花山水瓷画艺术水平衰退的主要原因。
-
清乾隆粉彩“轧道锦地”装饰特色与内涵解析
-
作者:
林卫国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轧道锦地
粉彩瓷
清乾隆时期
内涵
装饰特色
-
描述:
乾隆粉彩装饰手法繁复,其中"轧道锦地"为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技法之一。粉彩"轧道锦地"源于我国历史悠久的刻划装饰,自乾隆时期兴起,盛极一时,具有独特的装饰特色和丰富的内涵。
-
农耕文明与陶瓷作品创作题材的结合研究——以清代《耕织图》彩绘瓷产生的渊源为例
-
作者:
程幸
程进
来源:
农业考古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彩绘
陶瓷
清代
江南地区
农耕文明
推动发展
康熙帝
作品
康熙时期
-
描述:
清代《耕织图》彩绘瓷在清代帝王的直接推崇下而创制,其所反映的均是江南地区的耕织情况,对推动发展当时的农耕起了重要的教化作用。一、《耕织图》起源与清代《耕织图》的创作《耕织图》是古代表现农耕与蚕桑场景的图画,最早可溯源至汉代画像砖。不过当时只是零散的"耕"或"织"
-
浅谈陶瓷花鸟装饰的发展
-
作者:
江东海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元明清
发展缓慢
人物画
创新探索
审美情趣
绘画
封建经济
科学分析
写意花鸟画
-
描述:
花鸟画是从日用工艺品和人物画中脱胎而来,唐宋年间达到高峰,元明清各代,封建经济处于长期停滞状态,绘画在这期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和变化,步入清代,已走向下坡,清末民初的海派崛起,虽出现了三五位大师
-
霍桑《红字》中宗教救赎观的体现
-
作者:
王伦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字》
矛盾心理
清教思想
美国文学简史
霍桑
海斯特
超验主义
救赎之路
丁梅斯代尔
自我救赎
-
描述:
霍桑《红字》围绕《圣经》中关于原罪与救赎的主题展开,犯下通奸罪的海斯特通过忘我工作、帮助他人、完善德行实现了自我救赎,丁梅斯代尔通过公开悔过和肉体的死亡完成了救赎的历程。人们只有忏悔、认罪、自我完善,才能净化自身的内心世界,精
-
明清以来景德镇陶瓷施釉工艺的演变研究
-
作者:
李其江
张茂林
吴军明
吴隽
郑乃章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景德镇
制瓷工艺
演变
明清时期
-
描述:
施釉工艺是陶瓷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本文将透过载有制瓷技术理论的古陶瓷典籍,结合景德镇现存的施釉工艺,着重阐述明清以来景德镇施釉工艺的特征及发展演变。
-
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轮制成型技艺的演变成因探析
-
作者:
李其江
吴军明
张茂林
吴隽
郑乃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轮制成型
陶车
景德镇
演变
明清时期
-
描述:
由于各种不同的历史原因,景德镇许多传统制瓷技艺已随社会的发展逐步演变甚至失传。本文透过载有制瓷技术理论的古陶瓷典籍,总结了明清时期景德镇轮制成型技艺的演变经过,并着重从社会背景及陶瓷工艺发展等角度探析了其演变的成因。
-
景德镇瓷器艺术的历史变迁
-
作者:
张变玲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中国古代文明
欣欣向荣
景德镇
艺术
新中国
明清两代
历史悠久
原始瓷器
影青瓷
-
描述:
瓷器发明于距今约三千年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作为中国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悠久,享誉九州,在明清两代时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景德镇瓷器中的青花瓷、粉彩瓷、薄胎瓷、影青瓷
-
论清宫造办处与景德镇御窑厂瓷雕的发展
-
作者:
徐建建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雕
造办处
清代
景德镇御窑厂
发展
-
描述:
造办处是清宫特有的艺术品管理与制作部门,制作大量颇具精美雕塑制品。景德镇御窑厂承担清宫瓷雕生产任务,由造办处对其进行管理和监制,对于促进御窑厂瓷塑的发展具有极重要作用。在造办处各方面积极影响下,清代御窑厂瓷塑发展迅速,形成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
景德镇清三代瓷器与民国瓷器的比较
-
作者:
张朝晖
宁钢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清三代
造型
装饰
瓷器
-
描述:
景德镇民国瓷器由于受时代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清三代瓷器相比可以说有着根本性的变革,一个是最低谷,一个是最高峰,本文试图从工艺、装饰、造型、设计思想、审美风格及其历史地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二者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
1
2
3
...
9
10
11
...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