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清】搜索到相关结果 1441 条
-
芒硝治骨伤肿胀
-
作者:
袁德礼
来源:
中医杂志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度肿胀
肢体肿胀
仪状
热溶
清凉感
吸收水
-
描述:
用捣碎的芒硝1~3公斤,用双层纱布(按肢体肿胀大小裁定)将芒硝平铺于纱布层中约1cm 厚,四周缝合,然后敷于皮肤上,外用绷带固定,敷后芒硝易吸收水分并得热溶化,患者自觉局部有清凉感或虫行之
-
觅知音(相声)
-
作者:
马有波
来源:
曲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音
大象
景德镇
清心
女声
相声
肚子
公园
瓷器
古典诗词
-
描述:
觅知音(相声)
-
菊纹在明清官窑中的发展应用
-
作者:
萱草园主人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品
造办处
官窑
景德镇
清代
珐琅作
发展应用
明代
明清
黄菊花
-
描述:
一、菊的栽培发展菊是原产中国、栽培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的传统花卉之一。由于它抗干旱耐寒,即使在环境恶劣的荒山野岭中也能茁壮成长。所以,菊比梅、莲更朴实可爱。《礼记·月令篇))中记载:"季秋之月,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花,豺乃祭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菊已是秋天的代表花卉。根据历史资料可知,汉代
-
景德镇清代镇窑成功复烧开窑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江周刊(生活)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烧
藏品
景德镇
清代
窑炉
烧成
民俗
首都博物馆
手工成型
传统制
-
描述:
2010年6月,景德镇清代镇窑生产性复烧开窑。此次复烧历经半年多的手工成型生产,6月1日开始满窑、12日正式点火、16日开窑,共有60多位传统手工制瓷老艺人参与。其中,复仿制首都博物馆6件古瓷藏品
-
“宋元佑三年”款纪年青花瓶之我见
-
作者:
梦斋主人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宋元
清代
花瓶
纪年
铭文
古陶瓷
明代
工艺特征
民窑
-
描述:
《收藏界》2008第6期刊登了伍秋鹏先生撰《宋元佑三年款纪年青花瓶考辨》一文(以下简称伍文),文中介绍了某收藏家收藏的一件宋元佑三年款纪年青花瓶,伍文整理了藏界的不同观点,深入探讨了铭文(诗文)的出处,亦对该瓶的年代作出了比较中肯的假设。由于该罐的纪年与器物本身的时代工艺特征出入较大,故在藏界中引起较大的分歧实属正常。我总觉得鉴定犹如垂钓,每个人的经历(经验)、悟性、方向不同,其结果自然也不一样,感谢伍先生提供了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素材,也感谢《收藏界》为我们提供了一片垂钓探知的海洋。
-
我国历史上手工技艺的继承问题
-
作者:
邢铁
来源:
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清会典事例》
文史资料
景德镇
商铺字号
技术分工
《太平广记》
碑刻资料
明清时期
我国历史
手工技艺
-
描述:
我国历史上手工技艺的继承问题邢铁古代手工业者都有各自专门的技艺,或是一代代经验的积累,或是偶然间幸运获得。一般地讲,越是那些独到却很简单,一旦泄露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技艺,越具有家庭保密性,久而久之,便成了类似近代专利的“祖传绝技”,成了一种特殊的资产。...
-
清代宫廷珐琅彩综述
-
作者:
王健华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办处
彩瓷
景德镇
珐琅作
瓷胎
唐英
乾隆帝
清代宫廷
西洋
瓷器
-
描述:
清宫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这种于清代宫廷中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御用秘玩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正朝,乾隆中期以后逐渐消声匿迹。清初康、雍、乾三帝自身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均极高,他们对珐琅彩瓷异乎寻常的喜爱,使得这一品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现就这三朝的珐琅彩瓷烧制成就分述如下:
-
浅析清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创造性
-
作者:
余琪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清代
创造性
陶瓷艺术
-
描述:
浅析清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创造性
-
第五章技术交流项目
-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清代
创造性
陶瓷艺术
-
描述:
在国家统一引入计划项目的安排下,1954年轻工业部负责接待了由当时负有国际权威声望的前苏联科学院候补院士布特尼科夫教授率团来华对景德镇陶瓷业进行全面考察.
-
顺溜儿玩古董
-
作者:
宋勇
段明
来源:
今古传奇(故事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脑
眼睛
景德镇
清朝
拍卖公司
汝窑
宝贝
青花
古玩市场
瓷器
-
描述:
顺溜儿自打进了城,就开始学做古玩生意,不过他没把精力下到辨别古玩真假上。他总寻思,得到真古玩的几率太小了,犯不着下死力气抠那些个知识,只要脑袋灵活,跟着市场走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