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清】搜索到相关结果 1441 条
-
明清白釉红三鱼三果纹探源
-
作者:
马广彦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官窑
高温
景德镇
明代
明清
鱼纹
出土
-
描述:
在明清官窑器中,有一种简约、雅致的品种,即白釉红三鱼纹高足碗、高足杯和白釉红三果纹高足碗、高足杯(图1、2为景德镇明代官窑窑址出土器,图3、4为传世品)。这两种器物都是在白釉地的碗、杯外壁,用高温铜
-
景德镇陶瓷专科教育的原始雏型——景仰书院
-
作者:
熊寥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治版
乾隆
清代
专科教育
州府
原始
书院
公元
雏型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景德镇出现了一个陶瓷专科教育的原始雏型——景仰书院。景仰书院创建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据乾隆版《浮梁县志》载:“乾隆四十一年,监生沈大振等输田六十二亩、捐银二百余两
-
论公正清廉的内涵
-
作者:
徐松林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般和特殊
公正清廉
内涵
-
描述:
本文对公正清廉的内涵从一般内涵、特殊内涵及职业内涵作了较为深入而具体的分析,对理解和把握公正清廉有一定的帮助。
-
清代前期景德镇瓷业中官窑地位的考察
-
作者:
王钰欣
来源:
中国史研究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景德镇
御窑厂
清代前期
生产性质
消费需要
瓷业
民窑
-
描述:
清代前期,景德镇瓷业分官窑和民窑两种。官窑是官办工场,又称御窑厂,主要是为了满足宫廷内部消费需要而生产,其产品不以商品的形式出现。民窑则由民间私人经营,其产品大多出售干市场,基本上属于商品生产
-
官窑四赏
-
作者:
陈连勇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器
高水平
收藏
中国古代
官窑瓷器
制瓷业
明清
精品
-
描述:
中国古代陶瓷器历来是人们收藏的热门品种之一,而最能代表中国制瓷业最高水平的,当属明清两代景德镇官窑瓷器。适逢嘉德千禧龙年春拍,在此特将其中四件官窑精品,介绍给同好共赏。明初永宣两帝、文治武功
-
明末清初景德镇制瓷业的重大转折
-
作者:
汪慶正
来源:
上海博物馆集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青花瓷
十七世纪
景德镇
欧洲
统治地位
康熙
上海博物馆
制瓷业
瓷器
-
描述:
十七世纪上半叶的明末、清初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经历着一次重大的转折。这个转折,主要反映在景德镇瓷业生产,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以前,一直是官窑占着统治地位,在此之后,由于官窑的日趋衰落,而民营窑业则凭借着对欧洲市场出口的
-
明清景德镇铜红釉的高温衍射分析
-
作者:
林嗣涵
陈伟青
张尼尼
来源:
玻璃与搪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衍射峰
景德镇
相变过程
制造工艺
高温衍射
硅酸盐材料
明清
钙长石
铜红釉
高温处理
-
描述:
本工作以高温X-射线衍射为研究手段,对胎、釉难以分离的明清景德镇古陶瓷残片进行了分析,观察了在不同气氛、不同升温速率及保温时间条件下的交化情况。结果表明,明代的永乐祭红和宣德祭红升温到950℃保温
-
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对欧洲文化艺术的影响
-
作者:
詹嘉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文化
陶瓷
影响
明清时期
-
描述:
明清时期,中国出口瓷器遍及欧洲各国,对17、18世纪的挪威、丹麦、荷兰、法国、协国和意大利影响巨大,深受欢迎。明清时期的陶瓷是极其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上占有重要位置。
-
形秀色丽:元明清双耳瓶选析及其嬗变
-
作者:
梦斋主人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3世纪
选析
元明清
铭文
传统式
嬗变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最晚在13世纪晚期,中国景德镇陶瓷出现了一个新颖的造型——双耳长颈瓶。在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发展中它与传统式双耳瓶分庭抗礼,并主要作为供器使用,其中不乏带有较高研究价值的铭文,以下择其要者试述之。
-
景德镇徽商
-
作者:
程振武
来源:
江淮文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清末民初
徽商集团
宁国府
景德镇
徽州商人
员工
徽州地区
宗族势力
商务总会
-
描述:
景德镇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