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排瑶妇女的刺绣
作者: 唐剑明   来源: 广东史志.视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刺绣   手工工艺   妇女   汉代   瑶族   排瑶   自然现象   明清时期  
描述: 刺绣,是连南八排瑶妇女世代相传的一门手工工艺。《瑶族简史》记载:早在汉代,瑶族妇女就能刺绣五彩缤纷的“斑布”衣服。进入明清时期,挑刺艺术又有提高。“用五色绒杂绣花卉,善以简练生动手法,表现出复杂的自然现象”。可见,排瑶妇女刺绣由来已久。
笔筒上的科举文化
作者: 冯健郁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制度   状元   清朝   封建统治者   选拔人才   科举考试   有效途径   明清时期   科举文化   粉彩  
描述: 我国的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废除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历经1300年,是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然而,对于那时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却是取得功名和高官厚禄的有效途径。科举时代,读书人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
明代民窑青花瓷断代的理论思考
作者: 伍秋鹏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纪年   款识   分期断代   断代标准   明代洪武   纹饰   类型学   明清时期   民窑  
描述: 一、明代民窑青花瓷断代的研究现状 关于明清时期青花瓷的断代,在许多陶瓷著作中都有相应的叙述,但大多侧重于各朝的具体特征,而对于断代的依据却很少涉及。这些从理论上总结的各朝民窑青花瓷的特征,大体都是正确的,但对于具体器物的断代则需要更明确、更细化的标准。 明清时期民窑青花瓷的断代,特别是对于明代民窑青花瓷的断代,目前处于混乱状态。相同或相似的器物,有时在不同的著作中所断年代早晚差异较大,甚至在同一著作中,有时断代结论也不一样。有些类型的器物,虽然在多数著作中的断代基本一致,但其结论却未必是可靠的。即使是在一些著名学者的著作中,对于书中附图器物的断代,也或多或少存在明显错断情况。至于目前书店流行的各类关于青花瓷断代的,诸如纹饰图典、款识大典、装饰大典、青花瓷画、瓷片鉴赏等图录式收藏类图书,其错谬情况则更为普遍。中国的文物鉴定类著作历来重视图谱,在民窑青花瓷器断代标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各著作间相互参照借鉴,以讹传讹自然难以避免。 目前民窑青花瓷的断代,尚未确立一套科学的标准体系,大多数学者对民窑青花瓷的断代依靠的是经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因而要对民窑青花瓷进行科学断代,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学的断代标准,最基础的工作是通过系统的考古类型学研究。
成都地区出土的明代刻款瓷器
作者: 伍秋鹏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底   款识   成都地区   明代瓷器   青花   明清时期   刻划   古代陶瓷   制作工艺   出土  
描述: 我国古代陶瓷款识的制作工艺,大体可以分为刻划、模印和书写三种基本形式。刻划款,一般是在制好的坯胎上刻字,然后入窑烧制,也有少数器物是在烧成后再刻款。元代以前的陶瓷款识,多数都采用刻划方法制作而成。
青花瓷的铭文与款识
作者: 李绍斌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纪年   款识   铭文   纹饰   古陶瓷   汉文字   书写   少数民族文字   明清时期  
描述: 一、古陶瓷铭文款识起源 中国是陶瓷古国,一万年前华夏先民已经创造性地制造和使用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创造了著名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等,生产出了红陶、灰陶、白陶、黑陶以及彩陶、彩绘陶.商周以后,许多陶器上不仅有纹饰精美的艺术品,而且上面还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符号,出现了最早的铭文款识.比如三星堆出土的陶片上的文字符号至今无人辨识.
中国古代四大名镇地名变迁演绎凝华的厚重追踪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地名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东佛山   三国时期   朱仙镇   景德镇   中国古代   汉口   手工业   江西   明清时期   历史悠久  
描述: 中国古代四大名镇指的是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河南朱仙镇,四大名镇各有特色。湖北汉口镇是我国南北水陆交通枢纽,明清时商业繁荣,有"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的美誉。江西景德镇以瓷器闻名世界,素有"瓷都"之称,是四大名镇中唯一不靠水运起家的城镇。广东佛山镇明清时是南方手工业重镇,也是货物运输的枢纽,与京师、汉口、苏州合称为"天下四聚"。河南朱仙镇是古代北方地区水路交通和商贸要地,朱仙镇木板年画是我国四大木板年画之一。
话说“趟”字
作者: 宋风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印度   象征   上古时代   花托   马家窑文化   历史上   画意   希特勒   明清时期   印度佛教  
描述: 图中两片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画意均为"莲花托卍字"。"卍"是上古时代一些部落的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历史上均有出现;中国远古时也有,马家窑文化的陶罐上就发现有"卍"
明清官窑中的白瓷
作者: 萱草园主人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技术   官窑   景德镇   白瓷   御窑厂   单色釉   高质量   造型   明清时期   甜白釉  
描述: 白瓷,是指呈白色调的单色釉瓷,明代称其为“白磁”,清代多称“填白”或“甜白”。我国传统瓷器主要有青瓷、白瓷、青花瓷以及彩瓷等,白瓷属于其中一大分类,也是明清景德镇御窑厂中较为常见的单色釉品种。 与其他色釉瓷相比,白瓷制作较为简单,因此在历史上创烧时间较早。制作理想的白瓷也并非易事。首先,高质量的白瓷需要纯净的胎土与釉,其中含有其他微量杂质,容易影响胎与釉的发色,降低成品质量。例如明代麻仓土提炼不如清代纯净,导致胎土略带黄色调。清代胎土纯净,对表面釉色几乎没有影响,于是釉面发色更为洁白。另外入窑烧制时的火候控制也非常重要。通常使用氧化焰烧制,白釉呈牙白色;使用还原焰,白釉则呈青白色。因此,白瓷的主要色调可以分为牙白色(偏黄)与青白色(偏青)两大类。 民官窑白瓷 1995年8月,在城市建设改造中,南京明皇宫遗址内玉带河西侧一口古井中出土不少明初白瓷残片,造型主要有盏、杯、盘、爵、梅瓶等,制作风格在元与永乐之间,被学者断为洪武制品。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判断早在洪武时期,御窑厂白瓷已经大量制作,并广泛用于祭祀、赏赐以及日常使用中。由于明初御窑厂早期制瓷种类不多,色彩相对单一,因此白釉瓷大量制作属于顺理成章的事情。
北京源浩艺术博物馆陶瓷研修班招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景德镇   艺术博物馆   招生   北京市   明清时期   民窑   瓷片   研修班   龙泉务窑  
描述: 源浩艺术博物馆陶瓷研修班依托馆藏上万件官、民窑标本设立,以北京出土的景德镇窑瓷片为主,窑址出土瓷片为辅,涵盖钧窑、定窑、越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德化窑、龙泉务窑及河南青瓷、高丽青瓷等十几个窑口的瓷片。特别是近百件景德镇民窑绝对标准器(干支
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的文献考察
作者: 陈宁   徐波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御窑厂   督陶官   明清时期  
描述: 在景德镇设官监造,宋时已有,元代还成立了专门的官办监陶机构"浮梁磁局"。但是宋元时期监陶官的主要职责是收取地方瓷器生产税,设置目的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这与明清时期御窑厂督陶官有很大不同。明清时期,朝廷在景德镇建立御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并委派官员督陶。督陶官作为御窑厂的直接负责人,在御器生产过程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景德镇瓷业乃至中国瓷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文献史料,对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及其督陶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比较分析,使读者对其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和更为深入的理解,填补了陶瓷史中这部分研究的缺漏。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