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活】搜索到相关结果 622 条
-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专辑(三) 澳大利亚馆
-
作者:
暂无
来源:
铸造工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专辑
活动区
中国
澳大利亚
展馆
覆层材料
-
描述:
展馆流畅的雕塑式外形如澳大利亚旷野上绵延起伏的弧形岩石。外墙采用特殊的耐风化钢覆层材料,幕墙的颜色随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最终形成浓重的红赭石色,宛如澳大利亚内陆的红土。展馆内设置“旅行”、“发现”和“畅享”三个活动区,讲述这片神奇大陆上奇异的物种、丰富的文化和宜居的城市。
-
在无眠的暗夜:读刘芯涛油画近作
-
作者:
王林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字
生活
酒吧
欲望
都市
感觉
近作
冲动
前见
油画
-
描述:
读芯涛近作,想起多年前见过一个酒吧的名字:"今夜无眠".--这是一种不错的感觉,生活在都市的人总会有不眠之夜,或者,起码有过不眠的欲望和冲动.
-
生命雕塑艺术观的形成及其意义
-
作者:
庄文其
来源:
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树桩
盆景
实践活动
雕塑艺术
-
描述:
将近30年的盆景(树桩)制作实践活动,和始终放不下的理论求索,让笔者终于有了这样的发现:就其本质而言,盆景(树桩)是生命的雕塑艺术。
-
大朴无华:安正中绘画艺术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西北
生活气息
艺术展
陕西
艺术创作
绘画
美术博物馆
美术馆
-
描述:
3月6日至17日,由浙江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朴无华——安正中绘画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共展出安正中先生作品104件,其中国画46件、油画40件、版画18件。
-
唐风古韵入新诗
-
作者:
暂无
来源:
火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其不意
意境之美
形式语言
思想观念
中国画艺术
表现题材
笔墨语言
深入生活
-
描述:
里/大船摇痴了/痴在多情的星月里//人心摇醉了/醉在歌手们的音符里/人心摇痴了,痴在夜生活的蜜意里”,里面许多动词用得很美、很妙,造出了如醉如痴的意境。这首诗还长,后面很多用得好的动词,吝于篇幅,就不
-
百姓的艺术,生活的真美:齐白石《双寿图》及《草虫页》赏析
-
作者:
和平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真美
生活
齐白石
草虫
艺术
传奇色彩
朱文
百姓
杏子
-
描述:
齐白石是中国画坛最富传奇色彩的画家,1864年1月1日生于湖南星斗塘的贫寒农家。1957年9月16日卒于北京,享年94岁(自著97岁)。原名纯芝,号渭清、兰亭、瑞林,后改名璜。号(?)生,别号白石
-
“当代名窑”评选之际追忆 耀州窑青瓷复仿制成功始末
-
作者:
禚振西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评选活动
耀州窑青瓷
艺术陶瓷
恢复实验
代名
耀州瓷
技艺
铜川市
复仿制
古代陶瓷
-
描述:
这一辉煌时期的一个缩影。当代的艺术陶瓷无疑也是在对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中创新而来,了解古代名瓷的恢复历史,对现今把握古瓷鉴定、辨伪也是很好的参照。此次"当代名窑"评选活动中,传承与创新都是当代艺术陶瓷的重要内容,我刊也将陆续介绍我国近年来对古代陶瓷技艺恢复及创新的有关内容。
-
家藏东汉羽人神兽镜
-
作者:
钱士义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羽人
西王母
区域内
东汉
汉代
浮雕
娱乐活动
平均分
神兽镜
外区
-
描述:
纹。若将有博局盘区列为一区,按顺时方向依次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一区(图2)饰二羽人,下有一六博棋盘。六博戏是汉代盛行的娱乐活动,该棋盘与扬
-
我的油画艺术生活
-
作者:
谭晓曼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绘画作品
油画艺术
客人
作画
幻想世界
画室
投入
进入角色
电视剧
-
描述:
小时候,我常在哥哥画室玩(其实就是哥哥房间),这是爸爸特意给哥哥布置的画室。每次家里来客人,爸爸会带来宾步入哥哥的画室,向客人介绍画的内容。让我难忘又激动的是:爸爸认为画得好的作品是哥哥画的,不太好的作品的作者就是我(其实,我当时并未学画)。每次客人都会在我和哥哥面前夸奖我们有前途,在爸爸面前说:"真了不起呀!你们家要出两位艺术家了。"
-
邓少天先生印象记
-
作者:
乐拓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别墅
生活
艺术家
美术学院
矿工
再教育
绘画
矿山
照片
-
描述:
三年前,我从内蒙来到广东,客居在佛山高明区。高明城不大,很美。临江建有一座世纪广场,很气派。广场南北各有一组青铜雕塑,更增添了城市的文化品味。我为广场,也为雕塑撰写了一篇赞美文章,发表在当地报纸上。不久,便接到邓少天先生的电话,他谢我,请我喝茶:那时我才知道这些设计和雕塑有很多是他组织设计并监制的。少天的趣味很广,他绘画,有极精致的素描功底;他摄影持之以恒,拍摄了大量的、涉猎中外题材的许多照片;他还烧陶,做设计。我是从他的一次摄影展上才真正认识他的。
<
1
2
3
...
54
55
56
...
61
62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