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活】搜索到相关结果 113 条
-
“叩门广告”讨人厌
-
作者:
刘刚
来源:
广告大观(综合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形式多样
城镇居民区
时间
商品营销
白色污染
五彩缤纷
作为
有效途径
日常生活
-
描述:
镇居民区,“叩门广告”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又在不断蔓延,而且铺天盖地,势不可挡!不但使人们深受其害,痛不堪言,而且大大影响了居民区的卫生环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白色污染”。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同样的体会,每天拖着疲倦的身躯回
-
艺术源于生活
-
作者:
管勇
来源:
北方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生活环境
生存状态
艺术家
美术学院
精神力
艺术品
艺术创作
视觉质量
源于生活
-
描述:
实在的事.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人类的生活环境与生存状态,都属于生活的范畴,我想这已是不用理论的了,但谈到与生活的联系,我觉得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在
-
“中国电信”免贴邮票标志
-
作者:
冯赐杭
来源:
上海集邮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信
邮电局
活动标志
景德镇市
信封
邮票
问卷
电信业务
-
描述:
景德镇市邮电局于5月8日至16日举办“电信业务有奖调查问卷”活动。问卷及活动标志刊印在《邮送
-
晚明“百姓日用”思想与科技发展
-
作者:
李本瑜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应星
徐光启
《几何原本》
商品生产与交换
研究方向
物质生活
手工业生产
百姓日用之学
《本草纲目》
科技发展
-
描述:
晚明「百姓日用」思想与科技发展李本瑜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种类很多。作为商业中心的城市也大量出现,或为手工业中心,如苏州、杭州、景德镇等;或为专营的繁华市场,如成都成为茶叶...
-
安徽文化史──建筑·园林·雕塑部分(二)第五章 宋元时期
-
作者:
潘国泰
朱永春
方咸达
来源:
安徽建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园
方塔
两宋时期
宋元时期
净居寺
芜湖县学记
寿春
造园活动
安徽文化史
广教寺
-
描述:
安徽文化史──建筑·园林·雕塑部分(二)第五章 宋元时期
-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记韩植墨油画创作
-
作者:
张明远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金石
绘画语言
画家
表现生活
锲而不舍
思维方式
中国画
成功的作品
油画创作
-
描述:
记得有位学者说过:“一个人早年的生活经历和环境,会影响他一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纵观韩植墨的油画创作,其中渗透着的正是这位学者所道出的真理。艰难困顿的青少年时代,造就了画家谨严缜密、坚韧不拔的品性;过早地失去父母,使他不得不形单影只地面对现实世界,由此生发出对生活中最基本的“爱”的追求。这种情思时时
-
艺术 生活 精神——从江苏油画的现状谈起
-
作者:
陈世宁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生命意识
油画艺术
艺术与生活
绘画语言
艺术作品
生活与艺术
生活底蕴
艺术语言
表现语言
-
描述:
坦率地说,尽管我们江苏拥有为数众多的油画作者,而且也出现过比较优秀的作品,但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总是不能形成一个有力的群体,在全国的影响力明显不够。当然,这里有许多原因,然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没能
-
71油画市场怎么了□博古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诱发因素
油画艺术
坦率的谈话
内容和形式
直接感受
大家都知道
德国
陌生感
日常生活
-
描述:
71油画市场怎么了□博古阁
-
诠释都市情结
-
作者:
陈克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快节奏
人体画
自我价值
生存状态
物质化
美术创作
社会生活
都市人
市井生活
油画
-
描述:
当前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人们把为获得最大经济利益视为自己成功与否的标志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在这个快节奏、非常物质化、非常讲究实际并充满了极大诱惑的沿海都市里,人们普遍染上了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浮躁心态及病态
-
天路孤心——陈飞的《画室生活》系列
-
作者:
易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状态
人的自然本性
感性思维
表达方式
生存状态
中央美术学院
理性行为
弗洛伊德
语言形式
绘画活动
-
描述:
陈飞并非油画专业出身,尽管他以油画来展现他自己。陈飞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艺系,现供职于武汉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偶而做做陶艺,画画倒成了专业。艺术上有这样一个规律,技能与本能构成一种相互排斥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本能在这儿还不是指艺术上的风格或个人的语言形式,而是指个人的被本能驱使的感性思维、行为方式和生存状态在精神上的反映,越是精湛成熟的技术往往体现为严格的规范,而本能则不是被深深地掩藏起来,就是被严格的技术因素消解殆尽。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人的精神的避难所,显然这只意味着艺术的自由创造,才把被人的理性行为所压抑的本能欲望释放出来。我们说“画如其人”,“画品即人品”应该还有别一种解释,这个“人”或“人品”是指自然状态下的人的本件,不是指人在文化或社会条件下的情操或德行。从一个人的作品看到这个人的自然本性,这就要求画家有天真的眼睛、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表达方式。然而画家总是被技能所累,十年磨一剑,最后是见剑不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