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活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2 条
-
PPARα靶向人miRNA的预测及鉴定
-
作者:
郭东更
高岭
杨青兰
田文真
李红梅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荧光素酶活性
miRNA
PPARα
-
描述:
酶活性分析确定候选miRNA与PPARα的结合位点。在293T细胞中瞬时转染候选miRNA类似体,提取总RNA及全蛋白,应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PARαmRNA
-
PPARa靶向人miRNA的预测及鉴定
-
作者:
郭东更
高岭
杨青兰
田文真
李红梅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荧光素酶活性
miRNA
PPARα
-
描述:
酶活性分析确定候选miRNA与PPARα的结合位点。在293T细胞中瞬时转染候选miRNA类似体,提取总RNA及全蛋白,应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PPARαmRNA和蛋白
-
塞罕坝:美丽高岭重现生机
-
作者:
暂无
来源:
畅谈(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荧光素酶活性
miRNA
PPARα
-
描述:
塞罕坝:美丽高岭重现生机
-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
作者:
朱建同
来源:
新课程(教师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灵活性
教师
广阔性
独特性
影响因素
深刻性
引导学生
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
-
描述: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特意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独特性.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岭石的相互作用机理
-
作者:
李海普
胡岳华
王淀佐
徐兢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量子化学
阳离子
高岭石
-
描述:
采用十二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捕收剂,考察了高岭石的可浮性随pH值的变化情况.通过对高岭石不同解理面的化学组成分析及其与十二胺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分析,建立了高岭石在不同pH值条件下与十二胺的作用模型
-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在高岭土/水界面的吸附
-
作者:
郭拥军
李富生
李林辉
郑焰
黄小红
罗平亚
来源:
应用化学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
吸附
高岭土
-
描述:
考察了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胺共聚物在高岭土/水界面的吸附行为,以及无机盐(NaCl和CaCl2)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吸附的影响
-
纳豆中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活性研究
-
作者:
韩燕
关志强
韩少峰
浦秋文
来源: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筛选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纳豆
絮凝活性
-
描述:
从食品纳豆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Nt-2~#,用高岭土法测得其发酵液絮凝率为96.1%,与常用的絮凝剂硫酸铝和市售复合微生物净水剂Ⅰ型比较,在投加量、絮凝率等方面具明显优势;将Nt-2~#发酵液与硫酸铝和复合微生物净水剂Ⅰ型混合使用,具有显著加强絮凝的作用,使二者的絮凝率分别提高15%和91%。初步用于净化东湖水试验结果表明,可使湖水净化速度加快,水中溶氧量增加60%。
-
我国4A沸石专利近况
-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东橡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成熟
能源损耗
高岭
煤矸石
合成方法
4A沸石
膨润
高温焙烧
产品质量
四面体
天然沸石
活性白
水玻璃
含铝
硅铝酸盐
土法
骨架结构
沸石法
专利
-
描述:
4A沸石是具有四面体骨架结构的硅铝酸盐品体,其合成方法有水玻璃法、天然沸石法、活性白土法、膨润土法、高岭土法和煤矸石法。水玻璃法工艺成熟,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好,但成本高。活性白土法、高岭土法和煤矸石
-
苏州高岭土制Y型分子筛的研究
-
作者:
高大维
吕慧娟
聂启珉
来源:
石油炼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裂化活性
焙烧时间
实验室规模
焙烧温度
水热稳定性
硅铝比
偏高岭土
结晶度
分子筛
焙烧条件
-
描述:
在实验室规模,用苏洲高岭土可以稳定地合成出丫型分子筛(结晶度80%,硅铝比4.5)。这种高硅 Y 型分子筛具有比较好的催化裂化活性和水热稳定性。
-
rIL-2激活的骨髓细胞抗瘤和造血双重作用
-
作者:
李卿
林文棠
来源: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骨髓细胞
白细胞介素2
细胞毒活性
-
描述:
本文通过应用rIL-2在体外液体条件下对C57BL/6小鼠骨髓细胞进行短期培养,测定其体内,外抗瘤活性以及造血重建功能。发现经培养3-5天即可诱导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于第5天达高岭,第7天开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