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汉】搜索到相关结果 47 条
-
汉世塑风浅析汉代陶塑的艺术特色
-
作者:
曹春生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汉朝
雕塑
艺术特色
-
描述:
陶塑艺术由皇族贵臣的上层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每一空间。值得提出的是,从西汉中后期开始,一种体现汉代社会风貌的陶塑形式——粗犷豪迈之风,逐渐取代了过去承袭秦俑注重细节刻划的写实现象。汉塑之取大势,去繁缛,强调整体,注
-
雕塑的内在精神特征
-
作者:
刘玉庭
来源:
饰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佛寺
傣族
形式风格
民间雕塑
民间艺术
汉文化
夸张变形
艺术形式
动物雕塑
-
描述:
雕塑的内在精神特征
-
西文下或WINDOWS中使用CCED5.0
-
作者:
徐军辉
来源:
电脑爱好者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CCED
编辑软件
直接写屏
批处理文件
编辑操作
WINDOWS
显示类型
AUTOEXEC.BAT
汉字系统
人机界面
-
描述:
CCED5.0编辑软件小巧玲珑却功能强大。在AUTOEXEC.BAT中建立一个PATH C:\CCED命令,只要键入CCED即可进行编辑操作。
-
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戏剧矛盾特质审视
-
作者:
卢瑞芬
来源: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乐府民歌
戏剧矛盾
审视
-
描述:
汉乐府民歌根植于汉代社会现实土壤之中,是一卷汉代人民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而社会的动乱,剥削的无情,人民的苦难,时代的苦闷就是这一画卷的基调,即“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就中可透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人民性,更显示了其戏剧特质的艺术性。
-
景德镇龙珠阁藏青花瓷碗八思巴字款考察记
-
作者:
刘振华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八思巴字
景德镇
汉字
蒙古字韵
龙珠
下字
考察记
读音
省博物馆
-
描述:
吉林省博物馆张英先生1994年底去景德镇,在龙珠阁展出的藏品中,见到一件青花瓷碗带有八思巴字款,作了临摹,归后将一个副本惠我。他曾以之同八思巴字元碑比对过,认为此款右下字与左上字,对应的是汉字的“正
-
略谈汉字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与起源
-
作者:
唐得贵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汉字
装饰
-
描述:
略谈汉字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与起源唐得贵(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333001)汉字起源于“象形”《说文序》说:“依类象形谓之文”,所谓“依类象形”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形象所创造出来的符号,即象形文字。那么象形文字起源何时?且不说“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
-
艺术:对生活的感悟:创作《网》的体会
-
作者:
崔晶媛
来源:
舞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蹈形象
艺术与生活
普列汉诺夫
舞蹈角色
《网》
现实生活
舞蹈作品
艺术创作
艺术形式
社会生活
-
描述:
艺术──对生活的感悟──创作《网》的体会崔晶媛艺术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自然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无论是音乐、舞蹈、文学、雕塑和建筑,盖莫能外。只是这种反映更多地打上了艺术家个人的烙印,渗透着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独特的观照和感悟。对此,...
-
论陕北东汉墓室浮雕的特殊地位
-
作者:
陈天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陕北
汉画像砖
西王母
东汉墓
中国古代
石刻
独角兽
“画”
浮雕
汉画像石
-
描述:
关于名称 传统的习惯都把汉代墓室内的墓门、墓壁、石棺等上面的浮雕称之为“画像石”或“画像砖”。尤因其盛于东汉时代,故一般称之为‘’东汉画像石”、“东汉画像砖”,即使是雕塑界内也多如此称呼。
-
提示古代社会面貌的谷仓罐
-
作者:
蔡毅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南地区
古代
汉代
制陶工艺
贴塑
谷仓罐
西晋
丧葬习俗
社会面貌
雕塑
-
描述:
。谷仓罐的形制是在汉代随葬器五联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江南地区在汉末逐渐发展成熟。汉代末年,传统制陶工艺有了很大
-
由秦俑雕塑探讨秦人上衣的裁剪
-
作者:
陈春辉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秦俑
雕塑制作
相交成直
秦人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三角形
服饰
写实性
深衣
-
描述: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大量写实性将士俑雕塑的出土,为我们今天了解秦代人们,特别是军人的服饰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为研究秦代服饰开辟丁新的途径。本文通过自己对秦代兵马俑雕塑的直接观察,结合前辈先哲已有的研究,对秦人服饰的实际裁剪情形谈一些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察俑上衣的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