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汉】搜索到相关结果 105 条
-
龟砚与十二峰砚
-
作者:
华慈祥
来源:
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唐时期
汉代
故宫博物院
石砚
唐代
上海博物馆
六朝时期
陶瓷业
明清时期
出土
-
描述:
在中国的砚史上,陶瓷砚曾经风行一时。六朝时期,由于陶瓷业的发展,陶瓷砚取代汉代流行的石砚成为最主要的砚材。隋唐时期,陶瓷砚与石砚大致呈分庭抗礼的局面。到了宋辽金时期,石砚在两宋渐为主流,而在北方的辽
-
冷天明雕塑作品选登
-
作者:
冷天明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汉白玉
铸铜
蓝田玉
专业委员会
工艺美术
雕塑
学会
-
描述:
~~
-
永康风情:“打罗汉”
-
作者:
方玲莉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祭拜
锣鼓
蝴蝶
五金
庙会
狮子
表演
罗汉
粉彩
莲花
-
描述:
在五金之乡浙江永康.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到九月下旬.盛行着一种极具风情的民间文艺与民间武术表演——"打罗汉",至今有近千年历史。相传北宋时的三朝元老胡则是永康方岩胡库村人。他做官宽刑薄赋.清正廉明
-
雄浑奔放的一代汉陶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陶
绘制成就
汉代
社会历史
汉朝
艺术表现
-
描述:
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最长的一个朝代,自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到公元220年献帝亡,长达400余年。汉代尊儒,这种思想反映到当时的艺术领域,便出现了热情奔放、气势磅礴、不拘一格的风格,其作品
-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风格摭谈
-
作者:
孙照金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突出特征
精神风貌
南阳汉画像石
审美趋向
汉代社会
艺术风格
画面布局
雕刻技法
形象刻画
艺术追求
-
描述:
汉画像石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研究它的艺术风格对我们了解汉代社会的精神风貌、艺术追求、审美趋向大有裨益。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风格方面具有如下5种突出特征:(1)雕刻技法多样化。主要可分为平面阴线刻
-
隋唐雕塑艺术述略
-
作者:
朱金宇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技巧
述略
中国封建社会
艺术风格
隋唐
秦汉
时代精神
雕塑艺术
-
描述:
隋唐雕塑在继承秦汉优秀雕塑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艺术,显示出极为纯熟的艺术技巧、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和雄健奔放的时代精神,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宏伟气派,历来为世人所瞩目和推崇。一、隋唐雕塑艺术
-
灵岩寺宋代泥塑造像研究
-
作者:
刘春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泥塑
非物质遗产
雕塑语言
山东省
宋代
灵岩寺
罗汉
造像
制作工艺
-
描述:
高80厘米,其中脚座高35厘米,脚座至坐座面高45厘米,坐座面至罗汉头顶高约101厘米。罗汉像塑于宋宣和年间,塑艺精湛,敷色恰当。每一尊罗汉的神情状貌各异,但均生动传神,形象逼真,呼之欲出。灵岩寺塑像
-
名家赏玉
-
作者:
华义武
吕华强
刘娟娟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汉时期
抛光
云纹
颜色
双龙
和田玉
战国
阴线
造型
镂空
-
描述:
·双龙首勾连云纹镂空双玉璜·西汉长:12.7厘米宽:6.2厘米双龙首勾连云纹镂空双玉璜:和田玉,颜色微显黄,但玲珑剔透,玉质精良。战国至西汉独特造型,西汉盛行。用埘皮的巧色做龙的背部,给整个玉璜增加色彩。镂雕切割整齐,阴线为油丝毛雕,龙发为细如毫发绞丝纹,是战国和西汉初期特有的雕琢方法。
-
支机石
-
作者:
邱学文
来源:
章回小说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都
张骞
汉武帝
神仙
蒋介石
四川
重庆
宝贝
石头
宋之问
-
描述:
《汉书》载,《唐诗》记,一块涌动着五彩云霞的美丽石头,真的是天上织女的支机石么?
-
汉代马的社会功能与雕塑艺术成就
-
作者:
王华沙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雕塑
汗血马
雕塑作品
艺术成就
石雕艺术
社会功能
雕塑艺术
霍去病墓
马踏匈奴
卧马
-
描述:
众所周知,在汉代雕塑艺术中,马的造型达到相当高的成就。这些艺术成就的取得,与马在当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是分不开的。帝王的爱好、马在军事中的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马的艺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