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汉】搜索到相关结果 2861 条
-
中国古代艺术中的枭类题材研究
-
作者:
刘敦愿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
出土资料
文化期
商周时期
迷信思想
商代晚期
西周初期
西汉晚期
宗教崇拜
兽面
-
描述:
枭类俗称猫头鹰,古名鸱鸮,也简称为鸮或鸱。在中国,长期以来,曾被认为是形貌与声音都很丑恶的不祥之鸟,因而表现在古代花鸟画方面,从不见描写;陶瓷、刺绣等工艺品与民间艺术品,也不用作纹样母题;到了近代,尽管科学研究证明枭类是捕鼠能手,是应加保护的一种益鸟,而传统的迷信思想,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日益丰富起来了的地下出土资料,改变了人们的观感,证明在更古远的一些岁月里,事实却不是这样,在公元前第二个千纪的后半叶,在商代晚期(殷墟文化期)以及西周初期的艺术品中,枭类题材是很盛行的,无论是写实的雕塑艺术品,还是以青铜器为主体的一些装饰艺术品,大多是制作精工而造
-
两位大师,一幅画,一个时代
-
作者:
姜珂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市场
耕耘
生活中
田汉
展览
会场
郭沫若
徐悲鸿
油画
农民
-
描述:
欧债危机不知何时到头,中国艺术市场则在大洋彼岸“占领华尔街”的呼声中迎来了秋拍。本周四在延安饭店举行的北京保利秋拍预展,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艺术市场强劲无比的势头。比如 “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夜场”,已经是保利主打的专场,在业界有着良好的品牌效应。而此次以徐悲鸿创作于1951年的《九州无事乐耕耘》为重中之重。此作系徐悲鸿得知郭沫若出席“第三次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并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被授予“‘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金质奖章”之后,欣喜万分,抱病为郭沫若所作的宏幅巨制,而且徐悲鸿利用画中的人与景物,巧妙地将当时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历史背景隐喻于画面之中,有丰富的历史与人文信息。 徐悲鸿出身贫寒,对农民的生活是有切身感受的。牛就成了徐悲鸿特别钟爱的题材,在抗战期间的颠沛流离中,他也多次借牧牛图来表达对平静生活的憧憬。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幅《九州无事乐耕耘》,以朴实的艺术语言表现对象的现实性和典型性,呈现普通生活中所流露出的情味,涵容大自然内在的生命律动。 农民和牛以写生的手法描绘,三个农民均上了年岁,但仍不辍劳作。最前者牵牛犁地,其双脚迈开,身躯前倾,手掌攥紧,正耗尽全部力气驱牛犁地,脸部和手部的肌肉因凝聚力量而呈现出收紧之感,这个瞬间的动态生动逼真。
-
回溯过去,从昨天读懂今天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银雀山
考古工作者
西汉前期
山东临沂
中国文物
古文化街
-
描述:
1974年6月7日,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西汉前期两座墓葬中,发现了著名的《孙子兵法》和已经失传1000多年的《孙膑兵法》等竹简4000多枚。孙武和孙膑是不是同一个人,在此之前是有争议的。图为天津古文化街上的的孙膑雕塑。
-
视界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女学生
艺术家
男子
流浪汉
雕塑家
子学
洛杉矶
报纸
梦游
-
描述:
读你,读我2014年2月7日,美国洛杉矶,一名流浪汉躺在艺术家Ruben Soto的壁画前读报纸。梦游人间2014年2月12日,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内学生与"半裸男子"玩自拍,这名"男子"仅穿着内裤,看似在梦游状态,让不少经过的女学生为之侧目。实际上,这是一座由著名雕塑家托尼·麦特里创作的雕塑作品。
-
站立的文字 独创的精神
-
作者:
贾方舟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汉字
艺术家
美术学院
展览
中国文字
纽伦堡
文字学
雕塑
中国美术
-
描述:
展览名称:刘永刚雕塑绘画作品展展览时间:2007年2月14日至3月4日和许多出国多年的艺术家一样,刘永刚,在画界是一个熟悉了又陌生了的名字。他1986年从中央美院毕业后不久,即连续在全国性大展中获奖,成为大家所熟知的画坛新秀。但在出国深造又旅居德国的十多年中,大家又渐渐把他淡忘了。去年以
-
名作欣赏
-
作者:
李宏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压带
汉诺威
外丹
禁书
解冰
油画
-
描述:
《南方花园》,克利作于1936年,纸面油画,26.×31厘米,汉诺威地方
-
名作欣赏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汉卡
肖像
意大利
美术学院
瓦斯
威尼斯
作品题材
现代美术
空间感
-
描述:
《汉卡·波罗瓦斯卡的肖像》意大利莫迪里阿尼1917年作,油画,55×33cm,今藏罗马国立现代美术馆。 莫迪里阿尼(Modigliani,1884—1920)出生于意大利,1902年进入威尼斯
-
陵墓石兽:狮子 天禄(麒麟) 辟邪——东汉、南朝陵墓雕塑欣赏
-
作者:
张恒翔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东汉
石兽
中国古代
辟邪
狮子
陵墓
南朝
麒麟
雕塑
-
描述:
石人(古代称之"翁仲")多作"守门之卒"拱手肃立之状。石兽以石马、石虎、石羊、石象、石鹿等最为常见(文献记载可参见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但流传至今的石雕甚少,西汉仅存霍去病墓石刻,东汉
-
丰富多采的汉俑——汉代雕塑欣赏
-
作者:
张恒翔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帝陵
考古发现
汉代
贵族
陵墓
西汉前期
兵马俑
雕塑
“汉承秦制”
-
描述:
"汉承秦制",据考古发现,在西汉前期不仅是帝陵,连地方诸侯王以至军功显赫的将领的陵墓也以众多的兵马俑随葬。一般官僚贵族死后也用许多侍卫俑、仆役俑、侍女俑以及从事各种劳务的人物俑(还有摹拟的各种动物
-
古代巴蜀艺术的辉煌——四川广汉三星堆铸铜雕塑欣赏
-
作者:
杨诜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巴蜀艺术
三星堆
美术欣赏课教学
广汉市
四川
备课参考
铸铜雕塑
-
描述:
在中原商王朝的西南有一个古蜀王国。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诗中赞叹其历史的悠远:“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蚕丛、鱼凫是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但对其历史已模糊不清。自从20世纪末,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大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在川西平原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古蜀王国。三星堆出土的大量文物,显示出巴蜀地区的古代文明,与中原文明一样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