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形意的契合与裂变——刘永刚“字雕艺术”解读
作者: 王端廷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果   汉字结构特征   中国艺术   寓意   行为艺术   中国文字   契合   作品   探索之路   雕塑  
描述: 当我第一次面对刘永刚的大型文字系列雕塑作品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感受是“站立的文字,行走的人”,还有一个感受是“象形的文字,象征的意”。刘永刚用“爱拥”这个题目为他的文字雕塑系列命名说明他给作品注入的是一种“爱的寓意”。感受着这种虽不强烈但却温暖、难以言传只可意会的象征性的爱意,我在刘永刚“字雕艺术”的丛林中神游,并试图从艺术史的逻辑中探寻其爱的源泉。
时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两岸关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主任   台湾同胞   台湾问题   考察   景德镇   文化交流   台资企业   对台工作   杭州市   武汉市  
描述: 重要活动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到漳浦调研4月26日至27日,全国人大常委、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在游婉玲、李姗姗、谢毅泰、蔡和平、蓝武汉等市
武博举办系列活动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
作者: 刘国斌   来源: 武汉文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物资料   国际博物馆日   武汉博物馆   长江日报   庆祝活动   免费参观   古代历史   文物鉴定   文博   现场发放  
描述: 武汉博物馆于"5.18国际博物馆日"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特别推出《名家国画、油画精品展》、《武汉古代历史陈列》、《翡翠艺术展》,并组织文物鉴定专家为市民免费鉴宝,同时现场发放300余册《武汉文博》、展览简介等文物资料,播放文物法规录音等系列活动。
东湖拍外景——一点技术上的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人像摄影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面   自然光源   客人   补光   工作室   反光板   树林   光线   闪光灯   武汉东湖  
描述: 这组照片的拍摄,是在工作室成立不久。由于武汉东湖面积很大,不但有宽阔的湖面,还有茂盛的树林。为了能全天有效的利用光线与时间,我们把拍摄分为大致四个阶段:一、清晨。一般情况下,这个最佳的外景拍摄时间
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成立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家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   文物保护   故宫博物院   鉴定中心   鉴定委员会   国宝   汉族   首都博物馆   中国民间  
描述: 春风送暖,群贤雅集。2007年3月21日,由中国收藏界年度金榜组委会、《收藏界》杂志社共同召开的“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18位著名专家从孙轶青、罗哲文、耿
宋代罗汉图像的世俗化倾向
作者: 司开国   葛晓云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罗汉雕塑   世俗化   罗汉绘画  
描述: 佛教设像传道以佛、菩萨、罗汉雕塑为主要载体。宋代罗汉雕塑以保圣寺、紫金庵、灵岩寺的罗汉泥塑为代表,同时由于宋代水墨画兴盛,出现了许多画罗汉的名家如刘松年、牧溪、梁楷等,从而形成了罗汉雕塑与罗汉绘画
山东泰安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
作者: 赵鹏   来源: 文物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   旧县村   东汉墓   石刻   雕刻技法   汉画像石   泰安市   出土  
描述: 泰山一带是山东省四大画像石出土地之一,其中以肥城、大汶口两地出土的画像石最多,并且已多有著录。1965年1月,在泰安市郊区的旧县村发现一座东汉墓,墓内出土了一组画像石。石刻内容包括拜谒、乐舞、车马出行、珍禽瑞兽等,雕刻技法分为减地平面线刻和浅浮雕两种。现将其中一块比较重要的画像石介绍如下。
山东嘉祥新发现的汉画像石
作者: 贺福顺   张朝杰   曾祥君   董兴凯   朱华   张守东   来源: 文物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   嘉祥县   汉代画像石   汉画像石  
描述: 最近一个时期,在山东省嘉祥县又发现了一批汉代画像石,现择选其中三块重要的画像石介绍如下。第一石,从嘉祥县法院征集。该石长122、宽78厘米,为剔地浅浮雕。画面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上层刻两层楼阁。楼上铺首衔环居中,左右两边各坐三人,其外侧均站立一人。在第三、四人之间,各刻一石柱,上有斗棋。站立之
哲思与激情——唐诗的油画作品
作者: 王小邪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社会   台风   艺术家   表达   叙事方式   创作者   作品   汉堡包   唐诗   油画  
描述: 当杜尚将小便池作为自己的作品在展示会上公开展示之后,艺术创作似乎开始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艺术品的意义与功能也被诠释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自由。艺术早已不再仅仅是视觉愉悦的工具,比视觉愉悦更重要的是它直视反映现代社会的功能。21世纪,“80后”早已经从一个群体发展成为一种概念,成为这个社会上势力强
余达喜:传统的源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作者: 刘兰花   杨招景   来源: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汉民族   文化人类学   江西省   面具艺术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艺评论   埃及   舞蹈形态  
描述: 秘书长、中国傩戏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傩文化研究,著有《中国巫傩面具艺术》(与人合作,江西美术出版社、台湾南天书局)、《中国汉民族假面剧》、《江西南丰石邮跳傩》、《埃及雕塑》、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 1 2 3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