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汉】搜索到相关结果 2468 条
-
新野建成“汉文化一条街”
-
作者:
陈宏修
来源:
中州统战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光武帝
《后汉书》
神话传说
汉画像砖
东汉时期
诸葛亮
汉文化
旅游资源
二十八宿
文化遗产
-
描述:
新野建成“汉文化一条街”新年伊始,河南省新野县“汉文化一条街”正式向游人开放。该“文化街”位于县城中心系当年刘备之子刘禅降生之地。汉文化一条街的主要内容是以我国东汉时期帝王将相、汉画像砖、神话传说及汉末三区时期的名人故事为主题的浮雕画面;其画面共计为...
-
南阳汉画
-
作者:
南波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写
浅浮雕
科研价值
人的历史
汉代社会
拓片
题材广泛
汉画像石
南阳汉画
星象
-
描述: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石料上一种介于绘画和浅浮雕之间的雕刻艺术品。它是汉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汉代画像石上拓印下来的画,简称“汉画”。 我国出土汉画像石的地方很多,除河南外,还有山东、四川
-
五彩瓷瓶见证中美人民一段友谊
-
作者:
张群
来源:
钟山风雨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维汉
见证
瓷瓶
中美两国
中共代表团
董必武
司徒雷登
纪念馆
周恩来
南京
-
描述:
上世纪40年代,有两位全球闻名的大人物让一只中国五彩瓷瓶见证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这两位人物,一是中国的周恩来,一是美国的司徒雷登。
-
八面玲珑四面楚歌的大汉奸——陈群
-
作者:
文庠
来源:
钟山风雨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汪精卫
汉奸
上海
国民党
陈炯明
飞黄腾达
日本人
蒋介石
胡汉民
孙中山
-
描述:
陈群素有陈老八的"雅号",除因他在家排行老八外,不能不说与他工于心计,善八方敷衍有关。然而,就是这个为飞黄腾达而八面玲珑的陈老八,最终却落得四面楚歌、饮毒自尽的可耻下场。
-
谭延闿墓在文革期间的境遇
-
作者:
中山陵园管理局课题组
来源:
钟山风雨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
个案剖析
历史文化内涵
国民党
胡汉民
石刻雕塑
中山陵园
建筑风格
国民政府
文革
-
描述:
谭延闿墓作为中山陵园的重要景点,是民国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精美的石刻雕塑,独特的建筑风格,所蕴涵的动荡民国风云、显赫的民国政要等因素,值得我们进行个案剖析和深入研究,它在文革期间的境遇,因处于独特的历史时空背景下,既具共性之处,又有
-
张小东:展翅翱翔于古建设计的“鹰”
-
作者:
罗红霞
向燕妮
来源: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鹰”
仿古建筑
壁画修复
施工工程
重庆市
罗汉堂
人物简介
-
描述:
”及“护法殿”壁画绘制;1996年到西藏小昭寺参与壁画修复;1997年4月至今,主持四川杜甫草堂回廊、草堂定光殿、重庆罗汉寺“罗汉堂”的设计与施工;主持罗汉寺“大门山”、“天王殿”大修及五百罗汉雕塑群
-
巫山地区汉代乐舞俑的文化考辨
-
作者:
曾繁模
来源:
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峡江地区
乐舞俑
汉代
文化习俗
-
描述:
两汉时期,巴、蜀、楚、汉等多种文化因素在巫山地区交汇融合,该地区汉墓中乐舞俑的组合表明,在巴楚等少数民族后裔聚居地,有乐、有舞、有说、有唱的汉式表演艺术较为流行。这为认识峡江地区汉代社会生活、丧葬习俗以及雕塑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形象文献,也为重构三峡地区古代文化史提供了新的条件。
-
四川绵阳郪江古墓艺术探微
-
作者:
潘红莲
刘承云
来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祥瑞
斗拱
汉墓
画像浮雕
-
描述:
郪江古墓属于巴蜀之国的汉代墓葬文化,从仿家居结构的墓室格局、壮丽的斗拱建筑,到内容庞杂的人物、动物、用品画像浮雕,体现了当时的厚葬之风。文章通过实考探究郪江古墓艺术,分析汉墓如何通过视觉艺术展现出其不朽的境界。
-
四川绵阳郪江古墓探微
-
作者:
潘红莲
刘承云
来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祥瑞
斗拱
汉墓
画像浮雕
-
描述:
郪江古墓属于巴蜀之国的汉代墓葬文化,从仿家居结构的墓室格局、壮丽的斗拱建筑,到内容庞杂的人物、动物、用品画像浮雕,体现了当时的厚葬之风。文章通过实考探究郪江古墓艺术,分析汉墓如何通过视觉艺术展现出其不朽的境界。
-
四川绵阳
-
作者:
潘红莲
刘承云
来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祥瑞
斗拱
汉墓
画像浮雕
-
描述:
郭江古墓属于巴蜀之国的汉代墓葬文化,从仿家居结构的墓室格局、壮丽的斗拱建筑,到内容庞杂的人物、动物、用品画像浮雕,体现了当时的厚葬之风。文章通过实考探究郭江古墓艺术,分析汉墓如何通过视觉艺术展现出其不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