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西汉初期铜镜典型纹饰及其美学意蕴
作者: 薛婷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器纹饰   春秋战国时期   美学意蕴   装饰图案   几何图形   铭文   西汉初期   发展历史   汉代铜镜   镜背纹饰  
描述: 铜镜在我国已经有至少四千年的发展历史,殷商至西周时期出土的铜镜虽然以素镜居多,但仍有铜镜的镜背出现重环纹、叶脉纹和芒纹,此时铜镜镜背纹饰古朴,纹饰造型明显受到陶器装饰图案影响,抽象几何图形铺满整个镜背,虽然手法古拙但已有自己的风格。春秋战国时期铜镜开始真正发展起来,不仅铸镜工艺有所进步,镜背纹饰逐渐脱离陶器纹饰图案的影响,装饰工艺大有进步出现了浅浮雕、高浮雕、金银错、嵌石、彩绘等形式,镜背图案也多用主纹与地纹相配合的表现手法,但图形分布仍承袭老三代(夏、商、周)传统,多采用中心环绕的布局。
鄡阳城址初步考察
作者: 周振华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豫章郡   屋场   底径   花纹砖   阳城   汉初   腹径   筒瓦   都昌县   地理变迁  
描述: 据《汉书》地理志记:豫章郡系高帝置,当时领县十八,(枭阝)阳县是豫章郡十八个县之一。又据《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五记载:“(枭阝)阳城府城(注:饶州城)西北百二十里,汉初置县,刘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省”。据此得知(枭阝)阳县从建县至废时间长
被青铜凝固的神秘王国
作者: 陈曼欣   张林   樊海涛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牲   石寨山   东汉初   战国时期   贝币   滇王   贮贝器   滇国   神灵信仰   云南志略  
描述: 滇王国,像是中国的“玛雅”,大约从战国时期到东汉初年,它神秘出现、神秘消失,只留下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贮贝器,古滇国的国之重器,用来盛装当时的货币——贝壳,它象征着权势——滇国贵族在下葬时会用贝币覆盖全身。贮贝器上的雕塑,展现着一个个被凝固的古老瞬间,从春耕、纺织、捕猎,到贡纳、祭祀、战争、诅盟……这些充满青铜质感的立体画面,神秘、原始,透露出滇人的神灵信仰与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有些场景在今天还能觅到踪迹。
试谈中国铜镜纹饰的发展
作者: 王士伦   来源: 文物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国晚期   浅浮雕   透雕   唐代铜镜   战国时代   纹饰   四分法   题材   西汉初期   工艺  
描述: 也和中国其他古代工艺一样,中国铜镜的纹饰,是民族艺术传统中鲜艳的花朵。谈铜镜纹饰,根据现有可靠资料,只能从战国时代开始。战国铜镜的纹饰,大都运用浅浮雕,并有错金银和透雕的,在有些透雕图案里还有嵌石。纹饰取用的题材,主要承袭商周彝器的纹饰内容,常见的
西汉初期粉彩陶俑的保护研究
作者: 王蕙贞   董鲜艳   李涛   张艳群   王保平   李库   夏寅   来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护研究   西汉初期   粉彩陶俑  
描述: 为了探索研究出土脆弱粉彩陶俑的保护方法,采用偏光显微粉末法(PS-PLM)对11种颜色颜料进行了分析鉴定。用X一射线衍射对文物表面土壤溶盐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测试,测得干土含盐量高达2.5%。先用WO-WO2型有机硅对粉彩进行预加固,再用8%Na2[Na4(Po3)6]溶液多层纸张贴敷法对粉彩俑进行了脱盐处理,然后进行保色,拼对粘接,再加固和表面保护,保护后的粉彩俑色彩鲜艳,无炫光,触摸弹击粉彩不掉色,保持了器物的原貌。达到理想的保护效果。
改革中的都昌县
作者: 李辉柱   来源: 赣江经济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背角无齿蚌   瓷土矿   三角帆蚌   瓷都   汉初   淡水贝类   都昌县   老爷庙   瓷业  
描述: 千里鄱湖,万倾烟波,渔舟穿梭,云树环堤,都昌县就座落在这全国最大的淡水湖的东北岸.都昌自汉初置县,至今已有2千1百余年的悠久历史.它倚山枕湖,据彭泽、星子上流,扼鄱潮、赣水之咽喉,自古有"自江藩论之乃中流之砥柱,从外境望之为北门之钥匙"的称说.都昌县是个"三山六水分半田,半...
试论秦汉时期的文教政策
作者: 张德山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厘订   儒家教育思想   封建社会   整理古籍   人才选拔制度   文教政策   汉初   以吏为师   师法家法  
描述: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和确立时期,也是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化和定型化时期。秦统一以后,为巩固新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到了汉朝,由于政治经济和思想条件的成熟,更需要在文化教育方面为“大一统”的封建统治来“育才”和“化民”。这就使得秦汉时期,在我国封建社
南阳市宛城区达士营汉画像石墓
作者: 乔保同   付建刚   蒋宏杰   潘洁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2年   新莽至东汉初   前后室   纯石结构  
描述: 2012年为配合基本建设,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阳市宛城区达士营发掘了一座画像石墓,为纯石结构,分前后室,在墓门门柱及后室门槛上浮雕有画像,同时出土有鼎、奁、双耳罐、井等随葬品。墓葬年代大致为新莽至东汉初期。
从洛阳两汉人物俑看汉代陶俑雕塑艺术
作者: 俞磊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莽   木俑   人物俑   模制   雕塑技法   出土物   西汉晚期   雕塑艺术   西汉初期   泥性  
描述: 通过对洛阳地区两汉墓葬出土人物俑的系统梳理。从雕塑艺术的角度,分析和总结了洛阳两汉陶俑的雕塑艺术特点,和优秀雕塑技法。在雕塑艺术特征上分为三期,指出西汉初期至新莽时期受楚地木俑影响较大。新莽时期至东汉中晚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雕塑造型技法,并进行详细论述。至东汉末年衰败。洛阳两汉的墓葬中人物俑出土量有限,不如建筑器具和禽畜俑普及,但各时期均有葬出土。西汉早中期的墓葬中出土的人物俑绝大部分是俑头,也有少量的全身陶俑和胸像俑。新莽至东汉时期陶俑的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