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永】搜索到相关结果 36 条
-
工笔绘“好景” “名画”夸凤池
-
作者:
陆精康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画
工笔
课标教材
《语文》
柳永
自然景观
社会风俗
《望海潮》
-
描述:
柳永《望海潮》(人教版高中课标教材《语文》必修4)之歇拍向两浙转运使孙何提了一个建议:"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意思是,孙何日后进入朝廷任职,不妨把杭州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俗绘为图画,向满朝文武
-
路明作品《秧歌》环境雕塑
-
作者:
路明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投影
模糊
环境雕塑
记忆
美术学院
永久性
波动
灰色
快乐
精神
-
描述:
有种模糊的快乐记忆,荡漾在我精神某个角落,如此悠远、淡泊几近灰色和灰色之色之间的波动。我意识到在记忆可以波及的尺度边缘,它正在永久性的逝去:那是我精神的某种投影,
-
“国礼青花瓷”首次公开发行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青花瓷
景德镇
永久和平
江西省
家用
中国当代
锡良
陶瓷工业
首次公开发行
-
描述:
祈愿世界和平,祝福北京奥运。历时3年,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权威监制,中国陶瓷泰斗王锡良、中国当代青花大王王恩怀、珠山画院院长熊钢如联袂创作,江西省陶瓷工业总公司国家用瓷办、景德镇珠山画院出品的永久和平国
-
走向世界的王永庆与景德镇瓷器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华人世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永庆
中国
景德镇瓷器
台湾省
世界
-
描述:
的习惯被保持了80多年。同时,王永庆的足迹也从台北县踏向了全世界,从米店学徒起步踏出了一个横跨全球的台塑集团。公元2008年10月15日清晨,
-
“瓷都”景德镇除黑记
-
作者:
王健根
王剑华
来源:
法制与新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永庆
中国
景德镇瓷器
台湾省
世界
-
描述:
“瓷都”景德镇除黑记
-
好奇心
-
作者:
暂无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何永康
炉窑
丝丝缕缕
交错分布
全国高考
高考作文
游龙
岁月沧桑
文起
心灵深处
-
描述: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只听见丝丝裂响在我的周身回荡……景德名瓷德高望重的老师傅正一板一眼地给他新收的徒弟们授课。那布满岁月沧桑的手滑过我的腰际,画出一个完美的弧度。老师傅凝神,对他的徒弟们道,这必将是景德镇最美的一件瓷器。
-
以不同的姿态活着:漫谈朱乃正的新肖像画《门》
-
作者:
吴晓欧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择
扫视
质问
姿态
悖谬
永生
作品
审视
肖像画
中国油画
-
描述:
在2007年11月于中国美术馆开幕的形象对话—中国油画·工笔重彩·水墨肖像艺术展上看到朱乃正先生的新近作的油画肖像《门》(此图见封二)。我不禁驻足画前,流连徘徊:画中的人物站在一扇门后,以审视、端详但又不乏质问的目光扫视着世界;手里的照相机,则以其冷峻逼人的机械性眼睛监视着画外的一切——在迷离的眼镜背后我们看不出人物追索的方向,但其流露出的机警气息则是与相机并无二致;而人物站立的姿态却又与相机的景窗悖谬地倾向两端,这又使记录的意图多了几分隐喻的意味——审视确是审视,焦点却是没有的,这隐隐地恰似她身后的那扇门,暗涌冷视与选择。这张画让人联想起美籍俄罗斯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的一句诗:既然活着,让我们采取不同的姿态。
-
王永强油画作品
-
作者:
王永强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北师范大学
王永强
艺术
美术学院
油画作品
国内外
-
描述:
王永强,200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邯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作品曾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
-
刘继炜 油画作品
-
作者:
刘继炜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北师范大学
王永强
艺术
美术学院
油画作品
国内外
-
描述:
刘继炜 油画作品
-
融合与呈现——论永宣青花瓷中的伊斯兰文化元素
-
作者:
江涛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宣青花瓷
青料
纹饰
器型
伊斯兰
-
描述:
众所周知,古老的中国文明在历史上曾对周边国家产生巨大影响,而明初频繁、广泛的对外贸易、文化交流使得青花瓷的制作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呈现与众不同的特性。本文试图通过对永宣青花瓷的青料使用、器形、纹饰三方面的具体分析来论述明永宣青花瓷是如何融会伊斯兰文化因素而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