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彩瓷的成熟时期——明代景德镇彩瓷
作者: 叶佩兰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京故宫   彩瓷   景德镇   永乐   纹饰   明代   釉里红   呈色鲜艳   青花   瓷器  
描述: 明代,我国瓷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景德镇官、民窑约有3000座,成为"商工辐辏"和"天下窑器所聚"的陶瓷重镇,镇上佣工汇集"天下数万人之多",其生产规模之大是可以想见的。主要原因是景德镇有
永宣青花鉴定(一)
作者: 陈士龙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宣   花纹   风格   青花  
描述:永乐和宣德青花的器型、釉面、纹饰都很相近,在过去,人们往往不加区分,统称为“宣青”,故有“宣不分家”之说法。随着对永乐、宣德瓷器风格的不断深入研究,现已基本摸清其各自的面貌特征,完全可以将两者区分开来。现根据永乐青花瓷的残片标本来谈一谈永乐青花的特征及鉴定要点。
刘永刚的绘画和雕刻
作者: 水天中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界   雕刻   绘画题材   油画作品   刘永   乡土生活   牧羊   80年代后期  
描述: 国内美术界的人们对刘刚也许并不都熟识,但提起他的一幅油画作品,我相信许多人都有深刻印象,那就是《北萨拉的牧羊女》。《北萨拉的牧羊女》创作于1987年,接连在几个重要展览中露面,给大家留下很深刻
在文字雕塑的深处——刘永刚作品读后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读   汉字   刘永   外国人   艺术品   文字   雕塑   绘画创作  
描述: 把文字做成雕塑不是刘刚的独创,外国人也有把字母设计为立体艺术品的。但把经过"改造"的汉字,或者说以汉字为素材,做成一座
吉州窑精品鉴赏之二——纪年瓷(上篇)
作者: 彭明瀚   赵可明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纹样   纪年   江西省   省博物馆   永和   黑釉瓷   折枝   釉下彩   吉州窑   南宋  
描述: 吉州窑是宋元时期江西著名的民窑,它充分利用本地瓷土资源,博采众窑之长,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窑场。工匠们将传统陶瓷工艺和当地民间艺术结合起来加以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以独特的黑釉瓷和釉下彩绘瓷独树一帜,在我国陶瓷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如《景德镇陶录》所云:“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出吉州”。
永和古镇和吉州窑
作者: 朱裕平   来源: 大美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剪纸   修内司官窑   磁州窑   龙泉窑   永和   吉州窑   工艺美术   南宋   建阳窑  
描述: 江南工艺美术很大的改观表现在陶瓷业上,南宋修内司官窑、南宋郊坛下官窑、南宋龙泉窑,南宋景德镇窑,南宋建阳窑都显示出勃勃生机,地处赣中的吉州窑更是以不断涌现的创意使之成为异军突起的南宋名窑。
我的艺术和作品
作者: 巴荒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恒主题   创作手段   神秘   古典精神   艺术家   宗教   艺术创作   绘画   作品   生命过程  
描述: 。肖像和风情只是一个载体,承装我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对精神、人格尊严与崇高的追寻和敬仰,这是能够穿越任何时代和潮流的永恒主题。对人的神秘的解读,对终极事物的不可知,对宗教的存在以及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感恩,是
永乐有上品 传世价更高——明代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赏析
作者: 凌宵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滚球   永乐   纹饰   明代   造型   压手杯   青花   传世   下腹部  
描述: 青花缠枝莲纹杯,即著名的"压手杯"。坦口,撇沿,下腹部微丰,圈足底边平整细润,有"沙足、滑底"之说。胎质洁白细腻。口沿以下胎骨渐厚。杯执于手中,外撇的口沿则压住拇指和食指,正合于虎口;托在手中,则切合于手心,均有沉稳之感,故有"压手杯"之称。
图式实践
作者: 路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褐色   先民   记忆   舞蹈   永久性   偶然   土地   城市   快乐   精神  
描述: 褐色记忆在一本书的深处,我偶然见到她——准确地说是她们和关于她们的照相。如果她不被翻起就会一直沉寂在该处,像
给里根总统送外卖
作者: 陈九   来源: 美文(上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宁   何宁   伐木场   翟永明   里根总统   杨炼   胡因梦   对我说   何多苓   艾轩  
描述: 移民聚集地。那里租金便宜,当年不少华人艺术家都在那儿住:诗人翟明,杨炼,画家何多苓,艾轩,何宁,还有雕塑家魏天渝,钢琴家施壮飞,很多。我们大家常聚在一起开派对穷欢乐,借酒撒疯载歌载舞,共度过一段漂泊生涯中的美妙时光。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