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创意与发明集锦(17)
作者: 楚小书   来源: 第二课堂(初中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集锦   充电电池   唯美   水龙头   充电器   发明   外形   奇思妙想   流线型设计   创意  
描述: 唯美水龙头乍一看,你或许会以为这是一个雕塑。其实,它是一款非常唯美的水龙头。它的设计灵感就是来自于水流的形态。浑然一体的流线型设计可以为浴室增添更多的美感。
词海拾贝
作者: 孙连仲   来源: 宝鸡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境界   水龙吟   欧阳修   王安石   文天祥   艺术魅力   王国维   写作者   民族英雄  
描述: 一词贵有真意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卓著的民族英雄,爱国的诗人和词家,他虽然存词不多,且又多在战斗的间歇和被囚过程中写成,但却独能以乐词蜚声词坛,为人们所讴歌,所赞誉,根本原因在于他的词,不加雕饰,慷慨激昂,词如其人,铮光透亮。宛若无暇之璧玉,玲珑剔透,胜似宝剑霞光,咄咄逼人!以其《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为例;词中说
舒洁帝新品:PAN与SOFT系列水龙头
作者: 暂无 来源: 设计新潮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理念   水龙头   建筑艺术   设计师   PAN   SOFT  
描述: PAN和SOFT的设计理念和构想是:浴室也是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其空间也承载着与家庭其它房间设施相同意义的品质。水龙头在设计师帕隆巴夫妇眼中就是一件件小的雕塑,展现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触觉,这种超前的设计理念与构想赋予了水龙头更多的意义。[第一段]
日本的城市雕塑
作者: 马卫星   来源: 设计新潮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理念   水龙头   建筑艺术   设计师   PAN   SOFT  
描述: 日本的城市雕塑
美术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铜版画   水龙头   指挥家   国画家   获奖作品   外国美术   成人教育学院   美术作品   研究生   地平线  
描述: 油画 水龙头系列、暖瓶系列(杨克勤) 窗外、浴、指挥家、母亲(孙文超) 铜版画 地平线、飘、焦点(李宝泉) 高原之子、客归、风,轻轻地吹着草地(吴长江) 无题(一)、无题(二)、无题(三)(谭平
合肥中普艺术品检测中心艺术品检测公告(6期)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检测中心   咸丰元宝   徐汉棠   样品名称   提梁壶   如意耳   荧光光谱   青花釉里红   杨彭年   海水龙纹碗  
描述: 合肥中普艺术品检测中心艺术品检测公告(6期)
弄堂口(散文)
作者: 沈剑   陈德滋   来源: 写作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贪污受贿   汽车   五彩缤纷   老人   水龙头   上海市   现实生活   民俗   电话亭   万花筒  
描述: 弄堂口嘈杂,弄堂口喧闹,弄堂口形形色色的人迹,弄堂口五彩缤纷的光泽——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弄堂口。夏天里,汽车从弄堂口“嘟嘟”驶过,行人从弄堂口进进出出。卖水果的老板虎着面孔与人争吵,任劳任怨的老人忙着在公用水龙头前洗菜、淘米、洗衣裳,贪玩的小孩子调皮捣蛋奇中有奇,弄堂口真是一幕看不完的民俗话剧。
词二首
作者: 黄施民   来源: 诗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湖   玲珑   大鹏   水龙吟   水涝   周年   云开   深圳经济特区   西海   东江  
描述: 词二首
基础素描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 罗彤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造型能力   教学改革实践   石膏   学院制   消防水龙   基础素描   素描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素描训练   素描教学改革  
描述: 一、素描教学改革的原因与目的 从西方绘画的教学模式传入中国几十年来,素描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功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到了今天,素描已经成为一切学画者的第一堂课,不论是学习油画还是国画,雕塑还是版画,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素描训练。经过实践检验,素描确实对学生掌握写实造型的方法有着极大的帮助。 我国的素描训练方式基本上沿袭了苏派及法国学院派的模式,其实这两种学派也都是从意大利十六世纪的波伦亚美术院
当废品成为艺术
作者: 商颂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设者   句成语   建筑工地   水龙头   艺术家   废品   工作服   作品   雕塑   灵性  
描述: 大家都知道"化腐朽为神奇"这句成语,这句成语中关键之字在于"化"字,即变坏的为好的,变死板的为灵巧的,变无用的为有用的。这是化解之化,也是造化之化,更是变化之化,因此,若运用好这个"化"字,是需要人的内心之灵性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