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商旅/去斯特拉特福寻觅莎士比亚的足迹
作者: 米其林旅游指南   来源: 中国新时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乡   寻觅   戏剧   双胞胎   中产阶级   创作生涯   学校教育   莎士比亚  
描述: 的房子。马洛餐厅得名于莎士比亚的竞争对手、诗人兼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加利克酒馆建于1595年,据说是城里最古老的酒馆,以1 769年组织第一届莎士比亚节的英国演员大卫·加利克的名字命名
公元5-6世纪中西宗教雕塑的比较研究
作者: 魏钦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6世纪   比较   公元5   宗教雕塑  
描述: 公元5-6世纪,无论是中国南北朝还是西方中世纪时期的宗教雕塑,虽然在文化背景、观念意识、创作手段、表现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同样被视为世界艺术的瑰宝,同样散发熠熠光芒。比较分析二者具有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以及二者的时代和现实的意义。
法治的星空 正义的守望
作者: 赵峰   来源: 山东审判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律文献   指导思想   法律至上   法治精神   历史传承   马锡五   如水   汉谟拉比法典   《联合国宪章》   古体字  
描述: 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新审判综合楼审判大厅的北墙上,镶嵌着一块纵6.98米、横15.01米的巨幅青铜浮雕。浮雕大气磅礴、蕴涵丰富、意境深遂,概以中华司法体系之历史传承为主线,撷中外司法元素之精
威尔第音符中的“游吟王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麦当娜   音符   威尔第   男高音   最高级   王子   国际声乐比赛   世界  
描述: ,没看一眼乐谱,将作品演绎得完美无缺。一曲唱毕,贝尔贡齐大师一下子站起来率先为他鼓掌,顿时全场掌声雷动,而比赛是不允许鼓掌的呀。李伯超紧紧地拥抱着邓小俊说: “你成功了!”那一刻,所有的镜头都对准了这位
光,宇宙最深刻的真理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麦当娜   音符   威尔第   男高音   最高级   王子   国际声乐比赛   世界  
描述: 在美国的大师级摄影师中,温·布洛克是神秘而又让人好奇的一位。他的作品被全世界90多个重要的博物馆收藏,当然,他也会时而从人们惯常的视野中消失,一如他那些前卫的作品让人难以捉摸。甚至到今天,他的很多作品仍是未知数。 撰文/A.D柯曼 摄影/温·布洛克 支持/see+画廊 源于音乐的摄影之路 温·布洛克(Wynn Bullock) 1902年4月18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在南加州帕萨迪纳长大。孩提时的兴趣是唱歌和运动。高中毕业后,为追求音乐事业来到纽约,并成为欧文·柏林的《音乐盒歌舞纪》中的合唱成员,后任男高音。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布洛克到欧洲学习声乐并在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地举办音乐会。 布洛克对音乐、文学和艺术的持久热爱后来也影响到了他的女儿芭芭拉·布洛克·威尔森(Barbara Bullock-Wilson)。威尔森在刚到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在聆听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诗篇,伴着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起舞,也会久久注视毕加索和马蒂斯的神来之作。 在巴黎生活期间,布洛克疯狂地迷上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作品。此后,他又接触了曼雷和拉兹洛莫霍·纳吉的作品,开始喜欢上摄影,布洛克不仅把它当作一种纯粹的光影艺术形式,而且把它作为一个载体,让自己更好地向全世界表达创意。于是,他买了第一台照相机开始拍照。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布洛克停止了欧洲之行,定居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开始参与他第一任妻子(玛丽·伊丽莎白·麦卡蒂,1925年结婚,1941年离婚)的家族商业,并在州立大学读法律预科课程,当时摄影仍是他的业余爱好。1938年,布洛克举家回到洛杉矶,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法学院,他的母亲(加利福尼亚州的第一位女法学家)也是在那里学习法律。几周后,他非常不满,于是离开南加州大学,申请进入洛杉矶艺术中心学习摄影。 1941年,布洛克在洛杉矶博物馆举行了第一次展览,因作品全部都是曝光过度具有实验性的风格,只有他的老师——著名摄影教育家爱德华·凯明斯基(Edward Kaminski)-人认可他的作品。 后来,布洛克从事商业摄影,又应募服兵役。结束兵役回归到摄影事业上的时候,他首先受聘于洛克希德公司(现为全球最大的国防工业承包商),此后主管康纳斯·乔伊斯的摄影部直到战争结束。1945年至1946年,布洛克再婚(与埃德娜·珍妮特·厄尔结婚,布洛克去世以后,埃德娜继续了他的摄影事业,整整从业20年,直到1997年去世),那两年他游遍了整个加州,制作和销售明信片用的照片,同时在圣玛丽亚合伙开了一家商业摄影公司。他还致力于开发一种控制日晒线形效果的方法,后来还获得了两项专利。1946年,全家定居蒙特雷,并获得堡军事基地的摄影授权。 用摄影接近事物的本质 生命里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让布洛克成为创作型的摄影师,是他在1948年结识了爱德华·韦斯顿。由于受到了韦斯顿作品中力量与美的启发,他开始探索所谓的“直接”摄影。在20世纪50年代的整整10年间,他一心拓展自己的视野,建立人与自然深厚而直接的联系。学无止境,他广泛阅读关于物理学、普通语义学、哲学、心理学、东方宗教和艺术等方面的书籍,研究爱因斯坦、科日布斯基、怀特黑德、罗素、老子和克利等名家作品及学说,不断发掘创作过程的原则及理念的动力。 50年代中期,爱德华·斯泰肯将布洛克的两张作品选人他1955年在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人类大家庭”展览中,布洛克的艺术开始受到公众关注。60年代初,布洛克从黑白图像转为创作他所说的“色光抽象”。这些照片表现出他对光的运用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表达了他信仰光线是所有存在事物的中心: “也许这就是宇宙中最深奥的真理。”虽然他对此极其兴奋,而事实证明这在他所在的年代,显然是超前的,甚至到今天,仍然是难以定论的未知之数。 布洛克从未停止发展自己深入感知和理解事物的才能,所以他总是能比别人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寻找更多的方法唤起事物的本质是他毕生的追求。尽管他所用的技术形成了几个不同的时期(超长定时曝光、多重影像,倒置和负片冲洗),但每种方法都是用于表现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新尝试。正如他曾经说过: “寻找就是一切——超越认识的极限。而寻找测试是在事物本身,在于你要求了解的东西。重要的不是你所认为的,而是这些事物如何拓展你的认知。” 美国摄影先锋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作品激发了布洛克内心潜在的对视觉艺术的兴趣。曼雷和纳吉的摄影作品影响布洛克早期的实验作品,当然爱德华·卡明斯基教授也影响着他。虽然布洛克和爱德华·韦斯顿、伊莫金·坎宁安、安塞尔·亚当斯、鲁斯·伯恩哈德及其他著名的西海岸摄影师有着密切联系,但是正如他说: “理论科学家探索宇宙,哲学家寻求答案,画家如保罗·克利找到了人类对科学的想法与艺术的共通,这比其他的摄影师对我的影响要大得多。” 布洛克曾师从语义学派创始人阿尔弗雷德-科泽斯基(Alfred Koryzbski)。科泽斯基的学说是建立在语言、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上的,这也包括视觉的意识形态。这些都大大地影响了布洛克哲学观的发展。布洛克遇到了同样生活在加州的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韦斯顿与亚当斯都是f/64小组的先锋人物,在美国主张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纯粹”摄影。韦斯顿对布洛克的摄影理念有很深影响。 他们的作品有一种难言的共通点,然而两者作品的不同也很显著。他们对自然都怀有一份敬畏,并相信对于耐心的观察者(包括拿着相机的观察者)来说,上帝会显现其复杂与神秘。布洛克自称: “我不想告诉你什么是树什么是草,我想让它们倾诉于我,我再将它们在自然中的意义传达出去。” 韦斯顿,就像亚当斯和其他f/64纯粹主义小组的成员那样,拒绝一切暗房实验操作,包括照片的冲洗和印刷,这是美国版本的现代主义摄影,对于摄影操作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则。布洛克的摄影思想则更为开放,体现了欧洲版本的摄影现代主义。他接受了蒙太奇手法、曝光过度、手绘、底片版照片,以及因为长时间曝光而带来的模糊效果,甚至将用几张底片合成冲洗出一张照片的手法视为正统。布洛克这种将美国现代主义和欧洲现代主义相调和的能力非常罕见。他的广博和对摄影方式的探索,毫无疑问地使他成为当时美国最具先锋意识的摄影师。 尽管他不断实验,大众对布洛克作品的广泛关注首先来自于f/64小组建立的新模式。1955年由爱德华·斯泰肯策展的“人类大家庭”(The Family of Man)在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进行首展的时候,参观者走进展厅所看到的最前面的两张作品就是布洛克的作品。它们分别是1954年的《让那里充满光明》和1951年的《林间孩童》。它们同时也成为本次展览所附画册的前两张照片,这本画册也是摄影史上最广为传播和最受读者喜爱的画册之一。杰里·尤斯曼写道:“温,布洛克是一个独具天赋的男子。他的个人摄影的追寻之路不但拓宽了摄影本身的可能性,也拓宽了生活本身。” 疾病使布洛克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不再能够拍照或者冲印。1973年至1975年,他将自己对创作过程的最新理解写成笔记,深入探讨了时间、空间、事件这些概念与摄影的关系。他进入了人类学家所说的“动态宇宙”:一个什么都活着的宇宙。 “我的思想”,他宣称,“一直受到任何事物都是一种发光能量的影响。光可能是宇宙中最深刻的真理。”摄影,作为把光当作原材料的一种艺术形式,为他打开了通往宇宙神秘世界的一扇大门。 温·布洛克因癌症于1975年11月16日与世长辞。直到去世,他一直在坚持写作。他曾写道:“创作是人生的颂歌。它不是娱乐的一种形式,而是快乐的源泉。” 女儿眼中的布洛克 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布洛克就在女儿芭芭拉·布洛克·威尔森(Barbara BullockWilson)身旁朗读故事,直到她入睡,还会关切地问她这一天过得怎么样。 布洛克经常带孩子去见他的好友。因此威尔森见到了著名摄影师爱德华·韦斯顿(EdwardWeston)、布莱特(Brett)、杜迪·维斯顿(DodyWeston).拉里·科威尔(Larry Colwell)、莫里·拜尔(Morley Baer)、诗人埃里克·巴克(EricBarker)、雕塑家戈登·尼维尔(Gordon Newell),还有画家埃米尔·怀特(Emil White)…… 作为艺术家,布洛克从未把家庭从他的艺术生活中孤立出去,在出游的过程中,布洛克有时也把家
刘湘东油画作品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楚文化   强烈   色对比   人物画   湘东   画面   创作   人物形象   油画  
描述: 刘湘东的人物画创作清新、静谧,表现了对青春美丽的礼赞,既生动活泼又不失学院绘画的严谨。他的油画造型朴实,色彩沉着,强烈的红色与深邃的黑色对比让人联想起楚文化
神奇的五彩果
作者: 齐可歆   来源: 意林(少年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学   编辑部   法拉比   蓝色   乌鲁木齐市   新疆   小学   写文章   保护膜   本期  
描述: 本期的《想入飞飞》来信中,我们编辑部真是收到了大大的意外惊喜。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490号第43小学二(4)班的小同学们,个个都是写文章的小能手。齐可歆、杜亚琳、凯文萨、陈梦洁、王赛康、赵一迪、聂雨心、高静娴、法拉比、吴梦瑶等同学寄来的《想入飞飞》,我们一封一封地认真看,越看越激动。每一篇我们都不忍心放弃,可因为版面有限,我们只能登出一位同学的。在此,我们编辑部对同学们和你们的老师付出的心血表示感谢。
袖珍国度里的伟大博物馆
作者: 李舒岩   来源: 绿化与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罗马教皇   古巴比伦   梵蒂冈   米开朗基罗   艺术家   袖珍   埃及文化   荷马史诗   雕塑  
描述: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是"先知之地"的意思。这块土地的宗教历史,要追溯到公元4世纪的坦丁大帝。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天主教,后来就以此成立了半世俗政体形态的"教宗国",范围广及意大利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一直到与墨索里尼签订拉特兰条约后才被确定为一个有教皇统治的主权国家。作为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冈却是全球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然而,坐落于此的庞然大物——国家博物馆,却在数百年内令全球艺术达人为之错愕。
中西方雕塑艺术题材表现的比较
作者: 冯明玲   来源: 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方   比较   艺术题材   雕塑  
描述: 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各自的雕塑艺术题材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关于设计艺术中逻辑思维的探讨
作者: 薛野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金分割   巨大影响   比例关系   研究分析   古希腊哲学   逻辑思维   设计艺术   毕达哥拉斯   设计元素   艺术设计  
描述: 引言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对逻辑思维曾提出自己的思想。他从铁匠打铁的事情得到启发,认为重量与声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进一步通过琴弦来验证得出了"美是数的和谐"之理论。继而毕达哥拉斯又通过实践、研究分析推出了"黄金分割"的理论,从而对雕塑、建筑、艺术设计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 1 2 3 ... 15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