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柳】搜索到相关结果 371 条
-
前鉴相传六十载 古赏益彰在通今:云南省博物馆建馆60周年馆藏珍宝展
-
作者:
云博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遗产
叙述语言
东京艺术大学
柳宗悦
制作手段
陶艺家
美术事业
传统写实
制作材料
纤维艺术
-
描述:
12月1日至28日,《春秋——云南省博物馆建馆60周年馆藏珍宝展》在云南省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珍品154件,是云南省博物馆历史上展出珍品数量最多、展出最集中、价值最高的展览。 展览的精品中
-
艺术教育缺失严重,多成摆设!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遗产
叙述语言
东京艺术大学
柳宗悦
制作手段
陶艺家
美术事业
传统写实
制作材料
纤维艺术
-
描述:
Q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今天我们的专业艺术教育,以技术传授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影响至深,在师资及课程结构上,技术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人文学科的学术支撑和多学科的相互渗透显得不足。从发达国家艺术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技术技巧训练不再是最主要内容,思想、观念和艺术判断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艺术教育的核心。检验艺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尺度不再是技术上的翻新,而是能敏锐而深刻地把握时代精神,并具有以新锐的思想评判社会、感受生活的能力,一种对本土文化艺术精神的深刻领悟和与世界文化艺术对话的能力。也就是说,艺术形式创造、艺术表现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双重训练与培养,成为当今艺术教育不可缺失的内容。 事实上,无论中西,艺术发展都经历了从与制作技术混为一体的“技艺”向作为精神性生产的视觉文化的转换。这一转换在中国和西方尽管时序上有先后,但是都无可逆转地实现了。在中国,唐宋以降众多文人士大夫介入艺术创作,使得包括绘画在内的美术创作的精神性特征得以强化,以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绘画形式,凸显了中国艺术独有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形态。在西方,自古希腊始,尽管以雕塑和建筑为代表的艺术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但艺术在整体上并未被看成是可以与诗歌、哲学、修辞学、几何学、天文学等相提并论的精神生产,艺术创作者更未得到应有尊重,这种尴尬的状况直到文艺复兴后才得以改变。
-
国内展览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柳青木版年画
陵墓石刻
图片资料
国宝
艺术史
刻图片
南京博物院
句容
雕塑
运实
-
描述:
国内展览
-
桂戏(外一首)
-
作者:
张丽萍
来源:
诗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守门人
缝纫机
剧团
父亲
刘三姐
小城
桂柳话
乡愁
年轻
黄庭坚
-
描述:
台上大花脸小旦青衣 桂柳话唱着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演义忠孝节义 生死轮回千年不变主题 能叫小时候百听不厌 一次又一次在剧场门口 站到快要曲终人散 戏台上铿锵铿锵声音响起来 守门人才放我们进去 看最后
-
任桂秋作品 节日的青花(外二首)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诗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守门人
缝纫机
剧团
父亲
刘三姐
小城
桂柳话
乡愁
年轻
黄庭坚
-
描述:
任桂秋作品 节日的青花(外二首)
-
董志霄诗歌
-
作者:
董志霄
来源:
诗选刊(上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葡萄
诗歌
收藏
涟漪
柳枝
桃李
泥化
花蕾
油画
春雨
-
描述:
~~
-
董天昊访谈录 国画与“水墨”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论
谢稚柳
炎黄艺术馆
新文人画
中国美术学院
文学评论
中国美术史
梵高
林风眠
法常
-
描述:
问:你怎么看"当代水墨"?董天昊(以下简称"董"):到底该称"当代水墨"、"新水墨",还是"当代工笔"、"新工笔",一时间名字都很难定夺,而唯独被回避的恰恰是大家最熟悉的"国画",中国画沦为一个仅仅以材料为载体的名称——水墨画,虽然国画也是很晚近的名词,但水墨画让人听了不舒服,有点把中国唤作"支那"的味道,名不正言不顺,此中有诸多原因。国画命运多厄,20世纪60年代,被认为是封
-
我的宇宙:创作心路1990-2013
-
作者:
展望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课
机器制造
国家专利局
逻辑推演
客观再现
中央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家
柳下跖
发明专利证书
力源
-
描述:
关于我本人首先,我是一个终生以艺术为职业的人,从小喜欢画画,不是一般的小,是从会拿笔开始,一直画到大学毕业开始雕塑生涯。虽然从平面图像开始,但小时候最喜欢玩泥,后来逐渐喜欢雕塑,有人说色彩一般的人会喜欢雕塑,谁知道呢?但我在色彩课上的成绩确实不如雕塑课上出彩,我担任中专雕塑班的雕塑课代表大概可以证明此事。自从接受了观念艺术这回事儿,同时伴随着电脑的普及使用,逐渐画得少了,准确地说,是用
-
邵大箴作品系列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课
机器制造
国家专利局
逻辑推演
客观再现
中央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家
柳下跖
发明专利证书
力源
-
描述:
20世纪正是中国美术创作、美术思潮最活跃的时期,遇到了很多新的课题。而邵大箴先生一系列针对当代中西方美术创作和中西美术思潮所做的研究,为这一时期纷纭复杂的艺术现象和思潮的起伏更迭提供了最直接、最有价值的依据和参照。《论20世纪中国美术》《评中国艺术家》《论外国美术》《现代派美术浅议》《西方现代美术思潮》《传统美术与现代派》《西方现代雕塑十讲》《欧洲绘画史》
-
学养蕴涵传统、笔意抒写时代:谈工笔画家李金生其人其画
-
作者:
李桂金
来源:
天津政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家
崔白
艺术简介
天津人
中国绘画艺术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央美院
金鸿钧
边景昭
杨柳青画社
-
描述:
世间的奇迹多源于看似不经意的相会,与工笔画家李金生先生的结识便纯属偶然。翻开他送我的小画册,清新典雅跃然眼底。说他现代,画中却蕴含古意;说他古典,画中又洋溢着时代气息。如此独道的绘画,磁石般将我深深吸引,一本小小的画册在我手中反复翻看了几遍,我竞浑然不觉,仍沉浸其中。随着之后的交往,我对李金生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李金生,1959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绘画。青年时随赵毅先生学习绘画,后拜北京中央美院金鸿钧先生为师。曾得到花鸟画大家俞致贞、刘力上先生的指点。在学习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过程中,砚田耕耘,从宋元
<
1
2
3
...
12
13
14
...
36
37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