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明】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锂瓷
-
作者:
С.Г.屠马诺夫
В.П.施瓦依柯
黄政
来源:
硅酸盐学报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相
云母
低熔混合物
烧成温度
半透明度
莫来石晶体
熔融物
辉石
配料
瓷器
-
描述:
降低瓷器的烧成温度具有很大的工业意义,它能减少燃料的消耗,提高工厂的生产率,增加匣钵的转周次数,以及扩大釉下彩料的色调。 解决这个问题的科学方向可从二方面进行:改变瓷器配料的组成,使在较低温度下形成液相及在配料中加入矿化剂,使其在烧成细陶瓷制品时加速反应的进行。
-
我们对推论广州小北古墓及出土青花瓷坛年代问题的意见
-
作者:
麦英豪
黎金
区泽
来源:
文物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墓葬
广州
古墓
明代
明墓
建筑形制
北宋
出土
墓志
-
描述:
("广州小北宋墓简报补充说明",本刊一九五七年一期)几位先生的争论。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广州小北古墓出土的青花瓷坛是不是宋器?这个争论是值得重视的。我们认为:要解
-
“广州小北宋墓簡报”补充說明——并答复傅扬先生“关于广州古墓葬青花瓷罎时代問題的商榷”的意見
-
作者:
黄文宽
来源:
文物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土文物
时代
青花瓷器
宋代
相对年代
明代
古墓葬
商榷
广州市
北宋
-
描述:
本刊1955年第十期登載广州市文管会"广州小北宋墓簡报",报导宋墓里發現五个青花小瓷罎和五个黑釉小罐。本刊1956年第六期發表傅揚先生"关于广州古墓葬青花瓷罎时代問題的商榷"一文,認为
-
谈广州小北宋墓的争论
-
作者:
杨有润
来源:
文物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演变规律
墓葬
广州地区
折枝
明代
断代
北宋
考古工作
形制
-
描述:
"文参"发表了有关讨论"广州小北宋墓"的三篇文章,讨论焦点是该墓的断代问题。它们着重在青花瓷坛的年代上,从器形、纹饰的此较及纹样的演变规律来说明瓷坛不可能属宋,并肯定是明代作品;同时指出"宋已酉
-
绘画的特征问题
-
作者:
齐敏柯
杨成寅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表现力
现实主义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德拉克
内在意义
绘画
正确选择
鲜明性
油画
-
描述:
闡明某种艺术的任务、能力和手段,从而确定它的特征,这种工作具有很大的理論和实际意义。只有适当地估計到某种艺术的特征,才能解决这种艺术在人类多方面的社会实踐中的实际地位問題,才能明确它的历史发展的規律
-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活动情况报导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素描教学
印象主义
学术讨论
学术活动
中国画
明清
版画
彩墨画
造型观
-
描述:
刑岢鲆恍┠壳按蠹宜罟匦牡奈侍狻U庑┪侍馍鲜谴嬖谧乓恍┎煌目捶ǖ?因而更证明了开展讨论、打破清规成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确是非常必要。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和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以后,大家都受到
-
中央美术学院的展览活动
-
作者:
再萌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制品
教学经验
交流
写生画
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
展览活动
明清
李可染
作品
-
描述:
为了加強艺术突踐、交流創作和教学经验,以及增进与广大羣众的联系,中央美术学院于1956年秋季,成立了“展览委員会”。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了八次展览:學生暑期作品展览、教员习作展览、明清肖象画展览、西欧
-
中国历史参考图片(三十)
-
作者:
暂无
来源:
历史教学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版
保存
景德镇
取土
描写
中国历史
制墨业
制陶工业
文字
说明图
-
描述:
说明图一蓝浦、郑廷桂著“景德镇陶录”(1815年刻成),卷一有“陶成图”十四幅,描写制陶工业从“取土”到“烧炉”的全部过程。(采自“景德镇陶录”)图二这是中国最早的雕版天主像和拉丁化文字(1606年),保存在程氏“墨苑”里。程氏是经营制墨业的大
-
景德镇的瓷业
-
作者:
李文彦
来源:
地理学资料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史研究论丛
中外文献
海禁政策
明代政治
海外贸易
走私贸易
明王朝
朝贡贸易
对外政策
西班牙人
-
描述:
景德镇的瓷业
-
明代民间青花瓷器
-
作者:
傅扬编
来源:
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年份:
195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年代:
中国
青花瓷(考古(地点:
明代)
-
描述:
明代民间青花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