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瓷之珍品:青花玲珑红绿斗彩描金瓷
作者: 霍光旭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邢窑白瓷   青花瓷   景德镇   隋唐时期   商周时期   玲珑瓷   越窑青瓷   明清时期   描金   中国瓷器  
描述: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隋唐时期又产生了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进入宋代又形成了五大名窑"官、哥、定、汝、钧"以及磁州窑和耀州窑等。元代烧制的青花瓷备受世人瞩目,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创烧的青花玲珑瓷、青花玲珑红彩、斗彩及描金瓷为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浅析福建明清瓷器上缺失兔纹的现象
作者: 张芙蓉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福建   景德镇   陶瓷器   中国古代   密切相关   主题纹饰   缺失   多子多福   哺乳动物   明清时期  
描述: 兔子是一种温顺可爱的草食性哺乳动物,早在七千年前就属于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由于兔子天性柔顺和善、敏捷灵活,自古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被赋予了许多吉祥的寓意,如象征吉祥长寿、相思团圆、多子多福等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兔文化起源很早,影响也很广泛,从文物角度来看,兔子的形象几乎出现在各类材质的文物上,涉及陶瓷、书画、玉器、木雕、青铜器等等类别,无不惟妙惟肖,生动活泼,令人喜爱。兔纹作为瑞兽纹样之一,在越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窑口
明代龙泉官窑青瓷鉴赏
作者: 李云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期研究   足径   龙泉青瓷   官窑   景德镇   龙泉窑   明代   元代   口径   作品  
描述: 丰富的瓷器资料,由于该窑址的产品以明代为主,使得对于明代产品的分期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伴随着明代处州龙泉官窑的发现,蛰伏多年的龙泉青瓷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明代龙泉窑出土物中还包括了大量具有“大明处
一把纯正的红釉僧帽壶
作者: 麦子   来源: 今日民航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景德镇   永乐   管理制度   红釉   明代   宝石红   僧帽   仿制   瓷器  
描述: 僧帽壶,顾名思义,因酷似僧人头戴的帽子而得名。它是中国元代创制的一种瓷器造型的壶式: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宝珠形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僧帽壶以景德镇青白釉,明永乐、宣德红釉
浆染巨商阮弼
作者: 樊孝林   来源: 徽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工开物》   景德镇   宋应星   科学家   工业中心   明清时代   芜湖   傻子瓜子  
描述: 说起江城芜湖,人们不禁会想到“千湖之城”、“四大米市”、傻子瓜子、奇瑞等城市名片,其实,芜湖还有一张更为响亮的名片,那就是浆染业。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中就曾赞誉道:“织造尚松江,浆染尚
浅谈青花釉里红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作者: 熊爱蓉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明釉   起源   釉里红   青花   铜红釉   还原焰   制作工艺   一次烧成  
描述: 青花釉里红又名釉下红,用铜红料在瓷器坯胎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一层透明釉,在1200℃左右的还原焰中一次烧成,铜发红色,又在釉下,故名“釉里红”。纯正的铜红釉色彩华丽、气氛热烈.深受欢迎。但它的陶瓷制作工艺也是相当的复杂。
浅淡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
作者: 涂静仪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体感   彩瓷   人才聚集   突出特点   瓷胎   康熙时代   珐琅   成品率   透明玻璃   粉彩  
描述: 珐琅彩瓷始于康熙后期,即康熙三十五年,它是由景泰蓝——即铜胎珐琅器转化而来,故珐琅彩瓷又名瓷胎画珐琅,彩料是从西洋引进的珐琅料。此种粉料含有大量硼和砷,画在瓷胎上烧成后色泽特别鲜艳明亮,有透明玻璃质
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刍议
作者: 洪旺元   涂春芬   张玉荣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务员道德   政治文明   和谐社会  
描述: 公务员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加强和改善其道德建设事关和谐社会与政治文明的构建。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有关对策。
两只小罐的感悟:从青花课子图看母教
作者: 尉冬冬   来源: 商业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课子   家训  
描述: 三娘教子是一个极富教育意义的题材,明清时期陶瓷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必需品,而这时教子图大量出现在陶瓷上,这与这一时期的教育观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家训作品,这些巧合不是偶然,本文将从图像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一梳理。
关于马未都先生“笔筒起源说”的质疑与辩驳
作者: 陈昌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晚期   宋代   景德镇   文献资料   文房   文震亨   明中期   明代   考古发掘   出土  
描述: 中华书局2008年11月出版的《马未都说收藏·明清笔筒》,是马未都先生论中国传统文房用具——笔筒的专著,为什么不讲"中国笔筒"而讲"明清笔筒"呢?那是因为马先生认为笔筒产生于明中叶以后,马先生在书中
< 1 2 3 ... 51 52 53 54 5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