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明】搜索到相关结果 563 条
-
从色彩三属性看丁绍光工笔重彩画
-
作者:
傅冬花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度
色相
纯度
色彩搭配
丁绍光
色彩三要素
-
描述:
色相、明度、纯度是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灵活运用这三个要素,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搭配出千变万化的色彩关系。每个艺术家由于个人的喜好、情感、性格、艺术修养等方面的不同,对色彩的感觉不尽相同
-
法治建设让油画塔城安定团结靓丽多姿
-
作者:
李若檑
来源:
新疆人大(汉文)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疆人民
歌舞表演
五条河
塔尔巴哈台
选举工作
一府两院
现场访谈
台下观众
王永明
民族关系
-
描述:
7月15号,由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与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主办的"法治新疆·天山行"活动走进塔城市塔尔巴哈台社区。艳丽的服装,欢快的舞蹈,由各族群众表演的情景歌舞剧《家园之恋》拉开了活动序幕。活动中,歌舞表演、乐曲演奏、视
-
五彩缤纷图案中的中华民族——以《新疆民族民间美术》图集为例
-
作者:
邢晓梅
来源:
新疆新闻出版广电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中华民族
图集
新疆
文化特征
人类文明史
美术
民间
-
描述:
新疆民族民间美术是西域民族民间美术的延续和发展,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呈现出一体多样文化特征,反映出中华各族融合发展的漫长历史,在人类文明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安宁所著的《新疆民族民间美术
-
浅谈“兼工带写”在任颐花鸟画中的艺术特色
-
作者:
霍晨洋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净淡雅
兼工带写
任颐
雅俗共赏
-
描述:
“兼工带写”是中国画技法之一,即工笔和写意相结合。前者用笔严谨细微,后者笔意奔放淋漓,两者同时并举在任颐的绘画作品中别具一格。文章将从任颐绘画的形成背景、原因及笔墨技法等方面对其“兼工带写”艺术进行分析和探究,总结技法的精妙之处,并在今后的绘画当中得以运用。
-
活好量少——洋彩的上位之道
-
作者:
秦晋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
宫廷
成交价
明清
瓷器
-
描述:
近年来,明清瓷器一直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品类,相对于流通体量硕大的青花,洋彩更显精稀,它的追捧热度和高价成交尤能体现这一点。2016年内地春拍.中国嘉德“明清瓷器·宫廷御玩”专场的封面拍品——“清乾隆
-
我刀刻我心 我手书我情——以刀代笔妙手雕刻陶艺人生的钦州坭兴陶书法雕刻大师
-
作者:
苏葆荣
莫才有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钦州坭兴陶
工艺美术师
工艺美术学会
制作原料
陶艺家
陶刻
装饰技法
三十六法
刘明洲
民间工艺品
-
描述:
钦州坭兴陶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2008年6月,钦州坭兴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坭兴陶作为古老的民间工艺品广而周知,闻名遐迩。钦州坭兴陶的独特之处在于,制作原料采用钦州特有的细腻陶土,非常讲究拉坯、烧技,装饰技法以刀代笔将中国的篆刻、绘画、书法、金石多种艺术融于一体。坭兴陶艺术品晶莹雅致、精雕细刻,形成了古朴雅致、浑然天成的陶艺风格,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品。雕刻把中国古老的艺术熔铸在坭兴陶身上,使坭兴陶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这应该
-
油画中国化:风景油画中的中国山水精神
-
作者:
张一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传统艺术
中国文化
中国化
留学生
风景油画
山水精神
海外求学
-
描述:
油画中国化的过程,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的"西风东渐"。国运的衰颓连带着的是对自身文明的怀疑,大批留学生远游海外求学,以期取得真经,促进传统中国文化的革新与进步。然而,新旧交替之时,总有一些艺术家难以脱开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首届中国(威海)海洋油画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
赵丹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研究中心
副院长
天涯共此时
学术主持
美术理论家
汪明
胶东半岛
文化特征
美术研究所
-
描述:
。大会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副院长汪明强主持,中共威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亮,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山东大学(威海)党委书记仝兴华,山东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山东省美协副主席王力克依次在开幕式中致辞。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
-
从图像走向“绘画性”的当代油画
-
作者:
张生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雅明
照相写实主义
现代印刷技术
电子传媒
艺术作品
当代油画
视觉媒介
波普艺术
绘画性
机械复制
-
描述:
的视觉审美经验。本雅明早在《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就已预见"随着摄影的出现,图像复制技术将决定性地改变视觉艺术"。诚如其所言,在西方,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波普艺术,到美国照相写实主义以及后来欧美各国复兴的"新绘画流"
-
生命在诗意漫散中的更新——绘画中生命美学的存在与表现
-
作者:
康勇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珊
叔本华
艺术实践
出质
纸本
生命美学
艺术语言
焦虑感
我是谁
构建者
-
描述:
从我的艺术实践中,我体悟到艺术是一种阐释生命的方式,人需要借助某种方式才可以表达自己。事实上,我以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通过绘画,在建立自我身份认同的同时,我也使自己成为可以真实触摸的人。作为生命个体的人,是要表现情感的,而情感则大多是日常的、本能的、多样的、充满变化的,这其中有一些会成为所谓的"艺术的情感",这种情感源自于个体对生命与美学的双重感受和体验。作为生命美学的最早构建者,叔本华说:"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
<
1
2
3
...
21
22
23
...
55
56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