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明】搜索到相关结果 1984 条
-
景德镇兆云柴窑传承研发中心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景德镇
文化交流
明清时期
-
描述:
景德镇兆云柴窑传承研发中心
-
和风扑面—明末清初外销日本的景德镇瓷器
-
作者:
金立言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外销
基督教传教士
江南地区
物质生活
景德镇瓷器
日本
社会状况
-
描述:
明末清初的景德镇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面貌历来受到研究者和收藏家的广泛关注,当时官窑虽然不振,但民窑的发展空间伸展扩大,大江南北经济富庶,尤以江南地区为繁荣,来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看到了“富而好礼
-
明代财政制度影响下的景德镇瓷器业
-
作者:
武丹
来源:
经济研究参考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财政制度
御窑厂
朱元璋
财政支出
明代洪武
江西
管理者
周边地区
瓷器
-
描述:
自元代起,为满足官方日常及外交需要,在江西等地专门设立了烧造瓷器的窑厂.到明代洪武时期,御窑厂这一说法正式提出,建窑于江西景德镇.在满足宫廷需要的同时,窑厂也带动周边地区瓷器业发展.一件小小的瓷器
-
明代景德镇御器厂监陶官研究
-
作者:
陈宁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监陶官
明代
御器厂
设置时间
-
描述:
只是其辅助性职责而已,这与明清时期御器厂监陶官有很大不同。明洪武二年,朱氏王朝便在珠山建立专供烧造宫廷用瓷的陶厂,洪武三十五年改名御器厂,从此便开始委派官员或太监到御器厂监陶,这一活动几乎持续到明朝灭亡才告结束
-
从纹章瓷谈景德镇明清外销瓷文化景观的恢复与构建
-
作者:
江凌
胡芳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外销瓷
景德镇
文化景观
构建
纹章瓷
-
描述:
在西方"中国风物热"影响下,景德镇在明清时期创造了外销瓷奇迹,但在当代景德镇却呈现出本土缺位现象,亟待恢复与构建。纹章瓷是明清外销瓷至精品之一,本文以纹章瓷为例阐释景德镇明清外销瓷发展史、现状和重构。
-
明清时期景德镇商帮行会与陶瓷发展
-
作者:
詹嘉
何炳钦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帮行会
景德镇
陶瓷发展
明清时期
-
描述:
景德镇商帮行会以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发轫于南宋,活跃于明中叶,鼎盛于清乾隆年间,多数是同业、同行组织。制瓷业由于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高,加上宗族、乡土关系,行业特色鲜明,按地域分"帮",按职业分
-
浅谈景德镇艺术陶瓷的产业化
-
作者:
张立群
何琦
来源:
艺术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帮行会
景德镇
陶瓷发展
明清时期
-
描述:
景德镇陶瓷艺术是经过上千年的煅炼、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如今景德镇陶瓷产业正处于转型的过渡时期,笔者总结时代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分析
-
明末清初景德镇瓷器纹饰特点
-
作者:
肖念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纹饰
绘画
文人
-
描述: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及艺术等各领域都对当时及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清初所传景德镇瓷画粉本,略做此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艺术探索。
-
景德镇元明清青花瓷绘法的创新
-
作者:
陈殿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景德镇
中国画
明清
创新
-
描述:
青花在唐代创烧,元代开始兴盛,明代时期,其绘法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尤其是新创混水技法,使青花瓷开始有了自己的绘饰语言和表现方式,脱离了中国画的影响,开始相对独立的发展;到清代,青花瓷绘法已发展相当完善.本文将梳理出景德镇元明清各朝青花瓷的创新绘法,总结出这些青花瓷绘法创新的脉络.
-
去景德镇画瓷
-
作者:
孔明珠
来源:
妇女之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景德镇
中国画
明清
创新
-
描述:
印象中景德镇三个字是与好瓷器连在一起的,家里的碎花小碗底上刻着景德镇制,酒柜上描画古典美女的薄胎花瓶因为来自景德镇,立时有了品格,决计不能打碎。 长大了才知道瓷器高低贵贱差了不止两万五千里,对于手绘瓷器艺术品来说,独一无二才是最关键的。于是心里埋下去现场看名家亲手画,当场烧制的梦想。听说上海著名工笔画家,与我一同担任了两届民进支部主委的好友万芾要与另两位画家去景德镇画瓷,机会来了不能错过,我赶紧要求做随行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