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明】搜索到相关结果 1984 条
-
明代永乐青花瓷器
-
作者:
张志刚
郭演仪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元青花
黑色斑点
青花色料
景德镇
永乐
树枝状晶体
磁铁矿
元代青花瓷器
明代
-
描述:
本文通过明代永乐青花瓷器研究结果说明:在该时期内青花色料有两类,一类与元青花料相近,Fe_2O_3/CoO 比3.91,MnO/CoO 比0.03,青花黑色斑点处光的反射低于釉面;另一类青花色料接近
-
清代废除匠籍的历史意义
-
作者:
范金民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商品生产
景德镇
官搭民烧
官营
匠籍
手工业生产
《明孝宗实录》
《明神宗实录》
民间手工业
-
描述:
定于明初的匠籍制度,严重影响了民间手工业的商品生产,也导致了官营生产的日益衰落.自成化到嘉靖年间,明廷数次规定以银代役,减轻了轮班匠的实际负担,对民间手工业生产有一定积极意义.但班匠银的实行并不意味着工匠从封建徭役义务中解脱出来,工匠制度的本质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工匠股役的形式,而且工匠因有匠...
-
明代陶瓷与伊斯兰文化
-
作者:
马建春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史
青花瓷器
景德镇
陶瓷之路
苏门答腊
伊斯兰国家
阿拉伯文
明代瓷器
陶瓷工艺
中国瓷器
-
描述:
明代陶瓷与伊斯兰文化马建春在中国陶瓷史上,明代是继宋朝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其青花、霁红、五彩、斗彩等在当时均是闻名于世的名瓷,其技艺达到瓷器艺术之顶点。瓷质细腻,釉色精美、彩绘的艺术也异常高明,这都是以往任何时候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青花瓷,以其胎釉...
-
评“景德镇陶瓷史稿”
-
作者:
童书业
来源:
历史研究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史
清代
雍正
封建时代
明代
唐英
成就
中国瓷器
生产关系
历史研究
-
描述:
"景德镇陶瓷史稿"标题为江西省轻工业厅陶瓷研究所编,大概是一部集体的写作.这是一部空前的陶瓷史著述,无论就质或量方面看,都不是过去已有的各种陶瓷史著述所能比拟.当然,缺点仍是有的;但这还是一部史稿,将来修订成定本时,缺点一定是会大大减少的.
-
中国陶瓷审美中的女性文化研究
-
作者:
朱斐翡
张莉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中国文化
龙山文化
中国陶瓷
中国传统文化
陶艺
审美
宋明理学
文化研究
女性文化
-
描述:
一、渗透于各个历史时期陶艺中的中国女性文化中国女性文化作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二十世纪早期,林语堂甚至把中国文化比喻为女性,他认为中国文化颇似女性,脚踏实地,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朱仙镇
-
作者:
张永军
来源:
中州建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中国
历史文化名镇
综合开发
社会经济
人民政府
文化遗产
河南省
-
描述:
朱仙镇始建于战国初期,因朱亥协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得名为朱仙镇。唐宋以来一直是华北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明末清初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江西景德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1986年朱仙镇被省政府命名为
-
明清民窑青花瓷片的产生及其吉祥寓意
-
作者:
吴若明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图案
陶瓷生产
吉祥
寓意
明清
青花
民窑
瓷片
-
描述:
中国的民间陶瓷生产,其时间年度,跨越久远。从原始时期的彩陶文化的装饰图案来看,求吉祥寓意的纹饰就比较多的出现在日用器皿上了。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一些纹饰是否具是有当时部
-
明代青花瓷的艺术与收藏
-
作者:
暂无
来源:
商业文化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陶瓷装饰
装饰纹样
图案纹饰
收藏
艺术
明代
雅俗共赏
-
描述:
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
-
新书推荐
-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好书
青花瓷器
景德镇
民间收藏
山西
画意
读者
明代瓷器
民窑
-
描述:
《明瓷聚真——山西民间藏瓷精粹》、《青花写意》,并刊登张浦生、杨静荣、高阿申、宋北杉等专家、收藏家的推荐文章,以供读者参考。
-
泱泱中华(组章)
-
作者:
任剑锋
来源:
诗潮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中华
中华民族
中华历史
景德镇
封建社会
中草药
文明
白酒
封建帝国
瓷器
-
描述:
中华草药一把草,一把根,一把花,构成一帖中华草药,温暖一个伟大的民族。并,飘洋过海,疗愈了不同肤色人们的各种各样疑难杂症。一帖帖古老的秘方,一本本发黄的厚厚药典,一代代传承的医学,构成了泱泱大中华的宝贵遗产,连绵不断,并不断更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