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明】搜索到相关结果 1984 条
-
南赣明珠──七里镇
-
作者:
张嗣介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元丰九域志》
烧造技术
景德镇
州府
七里镇
黑釉瓷
移民
明珠
木材堆场
-
描述:
南赣明珠──七里镇
-
嘉靖官窑青花鱼缸评略
-
作者:
张兆祥
来源:
文物春秋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嘉靖
官窑
青花瓷器
景德镇
御窑厂
嘉靖时期
史料价值
廊坊市
流水作业法
鱼缸
-
描述:
嘉靖官窑青花鱼缸评略张兆祥我国明代官窑青花瓷器的烧造,从早期永乐、宣德奠定了基础,经过中期成化以后的发展,已日臻成熟,到晚期嘉靖时又出现了一番新的气象,不论是制瓷规模还是品种数量,均达到了明代制瓷史上的颠峰。嘉靖后期,由于皇室生活的极度奢侈,嘉靖皇帝...
-
青花瓷起源之我见
-
作者:
夏阳
来源:
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史
青花瓷器
起源问题
景德镇
透明釉
磁州窑
唐三彩
釉下彩
民族特色
吉州窑
-
描述:
青花瓷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施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呈现兰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①。它是我国陶瓷史上独放异彩的奇葩,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瓷器品种之一。然而考古界对青花瓷起源的时间问题,
-
宋龙泉窑瓷器及其仿品
-
作者:
冯先铭
冯小琦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泉青瓷
产品
宋代
景德镇
江南地区
龙泉窑
明代
釉色
中国瓷器
装饰方法
-
描述:
龙泉窑是江南地区继越窑之后出现的又一著名的青瓷产地。窑址分布范围极广,产品极其丰富,装饰方法多种多样,产品大量销往国内外。文献中记载的龙泉窑瓷器最早记载龙泉窑的文献是宋代《鸡肋篇》,此后明代《辍耕录》、《格古要论》、《大明一统志》、《处州府志》、《菽园杂记》、《浙江通志》、《事物绀珠》、《广志绎》、《广
-
我省出土的明代青花瓷器
-
作者:
陈柏泉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7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产
青花瓷器
景德镇
品种
明代
造型
釉色
民族风格
出土
着色剂
-
描述:
,极盛于明,直至现代仍在继续烧造,而且产品更加精益求精。因此,青花瓷是我国瓷器中烧制历史最久,产量最大,最具民族风格,并深受人们喜爱
-
介绍镇江宋墓出土的两件瓷器
-
作者:
肖梦龙
来源:
文物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透明釉
胎面
北宋时期
不规则
纹饰
镇江
瓷器
出土
影青瓷
-
描述:
厘米(图一)。胎质坚细,为棕、白色两种瓷土经旋制使整个器壁上呈现棕、白间杂的不规则花纹,变化多端,比人工绘制的纹饰更觉别致可爱。胎面施一层很薄的透明釉,出土时大多脱落。碗口径12.5、底径5.5、高6厘米。关于搅胎瓷器,扬州唐
-
试谈青花瓷的创烧及成熟
-
作者:
崔震坤
朱亦梅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青花瓷器
景德镇
透明釉
长沙窑
兰州市
釉下彩
民族特色
氧化铜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描述:
元年(1265)环翠塔塔基都出有宋代青花瓷片。青花是用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作原料,在瓷器胎体上直接描绘后,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
-
青花白菜纹罐辨识
-
作者:
赵鸿月
耕生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白菜
宋代
景德镇
透明釉
山西
民国时期
浙江
化妆土
乳白色
-
描述:
一件不起眼但很特别的青花罐,使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花费时间查阅资料进行学习和探讨。现就此青花罐的特点,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欢迎专家和藏友共同商讨。以获教益。白菜青花罐(如图),底足有少量粘釉,底
-
瓶花谱点注
-
作者:
张谦德
欧贻宏
来源:
广东园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谱
景德镇
插花
明万历
龙泉窑
五大名窑
山茶科
谱点
石竹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
-
描述:
点注者按:张谦德(1577—1643),原名丑,字青父,号米庵,自嘉定徙居长洲。其《瓶花谱》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较高濂《瓶花三说》为迟,却比袁宏道《瓶史》早了四年。其时,袁氏官拜吴县
-
明代的香菇专利
-
作者:
张寿橙
来源:
食用菌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丽水地区
明太祖
处州
景德镇
浙江庆元
朱元璋
香菇生产
菇民
人民生活
专利
-
描述:
据浙江庆元县志载:“明太祖朱元璋奠都金陵,因久旱无雨而食素,苦无下筷之物,刘伯温以菇进献太祖,太祖嗜之甚喜,旨令每岁置备若干。刘伯温系处州人,顾念龙,庆、景三县田少山多,人民生活艰难,乘间奏请太祖,以种香菇为三县之专利”。刘伯温即刘基,浙江处州青田人。龙、庆景、青田皆属处州府,即现丽水地区。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