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无】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0 条
-
肖谷油画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神论者
福克纳
言说者
巴尔扎克
弥撒
姿势
油画
静穆
-
描述:
肖谷油画作品
-
排练厅外2 布面油画
-
作者:
侯虹旭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神论者
福克纳
言说者
巴尔扎克
弥撒
姿势
油画
静穆
-
描述:
排练厅外2 布面油画
-
无线广播:让内心“现形”
-
作者:
朱立文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线
绘画方式
审美观照
内心
个人画展
广播
中国美术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油画作为一种绘画方式,从西方引入中国已逾百年。其以特有的图语形式和言说内涵将中国美术置于世界文化的潮流之中,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崇尚语境。"无线广播"是女画家徐蕾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的主题。画家试图
-
乘着科技的翅膀
-
作者:
萧琼瑞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默然无语
艺术道路
历史想象
一幅画
叶方
生活本质
当代艺术馆
人如其名
无始无终
行空
-
描述:
行空程序——叶方个展2016.6.18—7.17台北当代艺术馆骨子里,叶方是一位十足传统的女性,人如其名,优雅、大方、温文、内蕴。她的油画,充满国画工笔的细腻质感,大量的留白,让画面成为气韵流荡、回旋的空灵舞台。花开花谢和隐隐浮现的白瓷空碟,都是生命的载体与自我的象征。但叶方显然不满足于这样的表现,多才多艺的她,企图以这些平面绘画为
-
“人类命运”无名的安慰——强光浩的油画艺术
-
作者:
朱其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名
主观精神
油画艺术
人类命运
现代绘画
象征主义手法
表现主义
安慰
-
描述:
20世纪的现代绘画,主要体现为写实、抽象和表现主义三大倾向。表现主义是作为一个超越写实和抽象的非形式绘画,它更多地强调主观精神和自我的表现,以及图像与绘画行为的直接关系。所谓的表现主义,即以形而上的象征主义手法融入绘画,表达超越于作品外部空间的理性艺术,用视觉手法传达画面逻辑。强光浩的油画就试图达到这种表现特征。
-
北京艺融2012秋拍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赵无极
写实油画
作品
杨飞云
雕塑
北京
中国油画
-
描述:
北京艺融2012年秋拍将中国油画雕塑版块分成“中国写实油画”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新艺术”两个专场,着力推出名家力作。其中包括中国写实画派艾轩、杨飞云、郭润文、何多苓等艺术家的经典写实作品以及赵无极、曾梵志、周春芽、丁乙等当代著名艺术家的重要作品。
-
张奇开访谈
-
作者:
韩晶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讲故事
倾听者
艺术理想
四川美术学院
艺术家
张奇
虚无主义
油画
-
描述:
访谈张奇开,对我来说是另一种体验.因为除了他的艺术家身份而外.他还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一个夹杂着理想和虚无主义的矛盾体。同时,他也是一位很好的老师——在他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
香港苏富比2004秋拍将推出“中国当代艺术”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
网络
艺术家
当代艺术
赵无极
朝阳
拍卖会
作品
雕塑
油画
-
描述:
2004年10月31日,香港苏富比首次举办“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此拍在媒介上涵盖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几个较具市场操作性的领域,如油画、雕塑、摄影图片等,网络了如蔡国强、徐冰、张洹、张晓刚、王广义、尹朝阳、赵无极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参拍。
-
雕塑如何存在?
-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哲学
变幻无穷
物质材料
天地之间
观照对象
鲍德里亚
媒体时代
视觉媒介
自性
量子纠缠
-
描述:
好雕塑从来都不是以量取胜的。景育民在澳门名为“静观”的个展,仅九件作品,这些作品带来一个最直接的问题:今天的雕塑究竟以何种方式获得存在?这些雕塑并不强调单独的“实体”,强调作品的独立存在。这些雕塑最鲜明的特点,是每件作品都有大小不一的“不锈钢镜面”,这一面面“镜子”把自己割让出来,交付出去。它们映照四周,吸纳四周,它们和展场环境、和现
-
无序之美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园林
无序
耶稣会传教士
戏剧性
展览
独特魅力
基金会
-
描述:
2016年7月2日,英国卡斯雕塑基金会推出展览“无序之美”。此次展览包括十六件大型户外作品和两个录像,其名称引用自耶稣会传教士,他用“无序之美”来描述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通过一系列戏剧性的借景给观众激烈的、颠覆感知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