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排放】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
饭店的低碳化(二):如何实现低碳化
-
作者:
洪文艺
来源:
饭店现代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量
温室气体
规划设计
植物多样性
节能管理
碳生产
星级饭店
低碳化
中国饭店业
消费方式
-
描述:
饭店的低碳化是指低碳饭店的实现方式,它涉及到饭店的设计、施工、建设、原材料、管理、服务、采购、营销、文化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系统、艰辛而又长期的工程,不同性质、不同业态、不同区域、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饭店,低碳化的方法和途径是不一样的,同一饭店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季节、不同营业时间,以及不同的客源层次,都有不同的低
-
饭店的低碳化(一):理念与问题
-
作者:
洪文艺
来源:
饭店现代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理念
生活方式
减排
低碳化
生产过程
饭店业
经济的
二氧化碳
碳排放
-
描述: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随着2009年的脚步渐渐远去了,尽管大会议程几起几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核心问题上,各缔约国没有达成一致协议,但低碳一词却在世界热了起来,低碳消费,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却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
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与脱钩弹性研究
-
作者:
张婷
张学玲
蔡海生
来源:
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脱钩弹性
江西省
农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特征
-
描述:
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从区域差异来看,2010年江西省各设区市碳排放量排在第1位是赣州市,其碳排放量比最后1位的景德镇市多出近8.13倍;碳排放强度最高的为新余市,高达7.4657 t/hm2,最低的地区
-
新视角下建陶产业能耗排放水平初探
-
作者:
鲍杰军
孙锦成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视角
排放水平
环境效益
能耗
完整产业链
-
描述:
针对传统能耗排放计量方式的不足,从完整产业链的视角分析了建陶行业产业链的特点,试图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和分析建陶产业的能耗-排放水平,对建陶产业的能耗排放水平作一个更加客观科学的评价。
-
基于产业部门视角的城镇能源消费和碳排放
-
作者:
徐安
来源:
生态经济(学术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镇
产业
能源消费
碳排放
-
描述:
利用中国国家和省市能源统计年鉴中的能源平衡表统计城镇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结果显示,首先,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是主体;其次,城镇交通业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速度最快,潜力巨大,城镇建筑能耗和碳
-
江西省生猪养殖碳排放的EKC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作者:
孔凡斌
王智鹏
潘丹
来源:
鄱阳湖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EKC
碳排放
生猪养殖
-
描述:
基于1990—2014年江西省生猪养殖的面板数据,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测算出生猪养殖碳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对生猪养殖碳排放的EKC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一,江西省生猪养殖碳排放
-
陶瓷界对江西的投姿放缓了脚步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咸阳)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安市
污染物减排
陶瓷行业
经济形势
陶瓷企业
江西
污染物排放
污染整治
-
描述:
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会议,会议主要针对高安市水泥、食品、医院、陶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企业进行整治。高安市今年5月底针对26家陶瓷企业出台了《关于开展陶瓷行业环境污染整治的通知》,按通知的要求这些企业必须在8月30日前全部完成整治。
-
基于碳足迹的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差异
-
作者:
张婷
蔡海生
张学玲
来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西省
农田生态系统
碳吸收
碳排放
碳足迹
-
描述:
。结果表明:(1)2001~2010年,江西省农业投入引起的碳排放量从2001年的11.910 1×106 t,增加至2010年的5.872 8×106 t,增加了1.03倍,农业机械化对碳排放总量贡献率最大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研究
-
作者:
刘满凤
谢晗进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工业“三废”排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污染综合指数
-
描述:
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为基础,利用2000-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六个地级市(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抚州)的样本数据,研究了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水平、污染综合指数之间
-
低碳经济下我国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
-
作者:
胡碧薇
来源:
消费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会计计量
会计确认
-
描述:
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碳排放权顺势成为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有效减排和促进经济低碳转型、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途径.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碳排放权相关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