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油画制作程序与个性化语言形成
作者: 谭美勇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材质美感   绘画教育   制作程序   素描教学   画面   油画材料   个性化语言   技法表现   方式方法  
描述: 是画家的本事。这既与画家的才学素养及个性相关,也与画家利用材料技法的方式方法的个性化语言相关。我们以前所受的绘画教育是有缺陷的,比如素描教学,到现在为止还是"苏式"契斯恰科夫体系,我们可以从千篇一律的高考素描中可以看出这种素描教学的影响。油画
学院的意义:另一种亮点
作者: 刘进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性   段正渠   教授   教学方式   美术学院   个性化   首都师范大学   艺术成就   表现主义   绘画  
描述: 2004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是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首届表现性绘画同等学力班招生。四年后,开始招收每两年一届的表现性绘画高级研修班。2004年—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表现性绘画的研究
寻找灵魂的栖息地:关于油画创作的一些思考
作者: 周蓓蓓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个性化材质   彰显个人精神   自我  
描述: 个性化语言转变为操作主义。那么如何在艺术创作中选定个人价值取向、建立自己的艺术知识体系,并在自我知识建构的基础上,恰当选择切入个体生命和社会生活的交接点,并以此为契机,选择适合自己心理表达的材质,处理好语言形式与个体思想的关系,从而为自我的艺术生命寻找到最佳的灵魂栖园,其意义重大。
名人塑像的个性化塑造与公共标准
作者: 刘少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标准   个性化   名人塑像  
描述: 成功的名人塑像与其说是名人个体的造像,不如说是公众的集体意志力与时代精神的形象化。这些显现公众共同的理想、共有的精神意志力的记忆与想象的表象正是名人塑像的公共标准。雕塑家一要融入历史时代去认真研究创作对象,二要研究大众的审美要求,三要找到合适的艺术语言给予恰到好处的表现。这三点就是名人塑像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浅谈中国乡土油画
作者: 傅旭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个性化   表现形式   风格  
描述: 中国当代的美术创作最为发展就是在近二十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美术界举办各种大型展览,作品创作风格多种多样,创作观念极具个性,创作形式也体现出多元化,美术创作一时同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情景。乡土油画也在此期间应运而生,它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中国的艺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乡土油画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绘画语言特征分析
作者: 汪滨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熟   绘画语言   重要性   艺术家   特征分析   个性化语言   风格   标志   国内外   油画  
描述: 世纪之交,我国油画界的几个突出变化之一就是大家普遍认识到绘画语言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绘画语言更是被广泛看重,它的功效引起了上至专家名人,下到普通研习者的广泛关注,因为语言的成熟往往是风格形成的标志,当然也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于是便有大量急于求成者涌现在"语言"周围:生搬硬套国内外名家已广为人知的绘画语言来装点自己者不少,盲目做各种尝试者日渐增多,绞尽脑汁"出奇"者大有人在,挖空心思
浅析“个性化”语言在油画作品中的表达
作者: 马惠龙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思想观念   绘画语言   语言结构   表达方式   个性化表现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绘画艺术   艺术语言  
描述: 艺术语言是每一种艺术形式的核心,每个成功的画家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表达方式。绘画作品的个性化表现,是艺术家思想观念在艺术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现。油画创作是一种个体的行为,其意义在于体现"个性化"语言的表达,油画语言是画家借以表达和传递感情的工具,它通过视
ERP把五彩的工业世界染成一种颜色
作者: 马国钧   来源: 装备制造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企业管理   智慧   流程重组   生产现场管理   个性化   生产管理   管理体系   企业运营   供应链管理   管理系统  
描述: 关于ERP"找死、等死"的争论一直到现在仍然在继续。如何认识ERP这个"舶来品"?为什么争论不断,而仍然有大量的制造业企业满怀期望奋不顾身?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当十多年前,基于流程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的企业管理工具ERP一出现在中国,让人
人性化的火葬场
作者: 赵东山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菩提树   空间   露天   平台   设计师   钻石   人性化   荷花池   中国建筑   清水混凝土  
描述: 两千多年前,那位释迦族的王子,看到了人类生老病死的永恒宿命,踏上了修行的旅程。在一棵菩提树下,他终于大彻大悟;横卧在娑罗双树间的床上,佛陀经历了涅槃。 如今人们的死亡,已经逐渐远离了自然,绝大多数是在家、医院、火葬场这类建筑中完成。说到建筑,人们又总想到它赋予人生的便利,增加存在的快感,却很少想到它与死的关联。 不久前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奖的入围奖获得者——香港钻石山火葬场,是少见的与死亡有关的建筑。 很多人会疑惑,对于一个由灵堂、焚化炉组成的火葬场,它的设计,本着怎样人性的思路,又有怎样的独特巧妙之处,让它当之无愧地得到这一奖项? 2010年12月,我曾与大奖评委实地考察过,可以说,在同类建筑中,设计师做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让它成为国内少有的较好的设计案例。 钻石山火葬场位于香港新界。到达时,天气晴好,整个建筑安静地铺在山坡上,素雅的清水混凝土外表,让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不突兀、不乖张。不留心,你或许会认为这是一个运动场或低矮的厂房,只有建筑南端的烟囱提醒你,这是火葬场。整座建筑物犹如一艘拥有雕塑般烟囱的远洋船舶,送别离世者。 从远处观察,钻石山火葬场依山而建,坐北向南,能明显看到其在功能上分为两个区域:露天平台上的灵堂及荷花池,地下是亲友上下车的地点和其他机电设施。
论城市雕塑作品风格
作者: 诸宁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意识   风格化   多样化   雕塑风格   艺术作品   个性化   艺术创作   雕塑家   艺术形式   城市雕塑  
描述: 一、中外城市雕塑作品初览国外城市雕塑作品走过的路是"以具象化的形象承载历史(见图一),用变形形象表达理念(见图二、图三),用多样化形象的艺术美感去诠释多样化的生活(见图四)",三个阶段的雕塑作品形式上有比较大的区别。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