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戴望舒的诗情结构
作者: 姜云飞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直觉印象   文本特征   戴望舒   诗歌文本   本文意   诗歌理论   意象   主情文学   艺术追求   心理结构  
描述: 诗是主情文学。诗情之于诗,有如灵魂之于固体,几乎人人皆知。但在诗歌理论界,却有熟视无睹的倾向,以至长期来一片沃土近乎荒芜。诚然,创作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单就一首诗看诗情的产生,固然有其偶然的突发的契机,但若将一个诗人一生或某一特定时期内发表的作品看作一个文本体系,我们就会发现诗情其实有着内在的、极有机的结构。分析这类总体诗情结构,不仅可看出诗人独特的艺术追求,更可透示出诗人深层的心理结构。因此本文意在直觉印象的基础上,努力深入望舒诗歌文本,理出一个较为客观明晰的诗情结构系统,并考察一下这一诗情结构是如何在具体作品中呈示出来,呈示过程中又表现出什么样的文本特征。一、诗情的感召结构戴望舒一生只留下了92首诗,在这些玲珑清丽的小诗中,色彩意象很引人注目。有关青色的(戴
雕塑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直觉印象   文本特征   戴望舒   诗歌文本   本文意   诗歌理论   意象   主情文学   艺术追求   心理结构  
描述: 雕塑作品
从陶俑艺术看秦汉时期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作者: 张妍   来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艺术风格   秦汉陶俑  
描述: 秦汉时期的陶俑艺术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探究秦汉陶俑艺术发展的历史文化动因,可以从其文化源头、艺术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等方面作考察,还可以从审美结构的视角,考察秦汉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基此看秦汉时期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其形成是一个由理性化为感性、由社会化为个体、由历史化为心理的建构过程。
写意油画与审美空间的拓展
作者: 李波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审美空间   古典绘画   油画民族化   20世纪80年代   “写意”   传统文化   中国美术  
描述: 百年来油画民族化的尝试实际上潜含着对于中国美术的内在的渴望,既在承续中国古典绘画传统的基础上.融会西方的油画思维与精神,而建构现代的中国绘画体系。这种思维与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息息相关。在20世纪80年代,李泽厚曾指出,中国人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使他们无法背离和完全否定传统的一切,需要在与西方的交流中改进自己的结构并进行创造性的转换。而正是在吸纳与融合过程中,中国的油画走入了"写意"的探索和创造转换的历史使命之中。
浅谈艺术形式的内在因素
作者: 梁远   来源: 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心理结构   形象   内在因素   青铜器   彩陶艺术   艺术形式   线条   画像石   视觉艺术   生命力  
描述: 为什么远古的彩陶艺术仍在闪耀着火焰?为什么商代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石、敦煌的飞天、隋唐的人物、宋元的山水、明清的花鸟,能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为什么希腊的雕塑、非洲的木雕、意大利的绘画,这些异国它乡的艺术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又是什么力量使这些艺术能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对艺术形式的肤浅认识。
创作随感
作者: 齐梦慧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审美心理结构   创作实践   壁画创作   文化交流   现代绘画   中国画   艺术形式   生活节奏   中国油画  
描述: 一、在探索中发现自己我画了很多年油画,也搞了几年壁画。在创作实践中如何走出自己的路,这是件难事。最近几年我在画风景画中摸到了点门路,走了一段属于自己的路,谈点随想。要想在创作实践中不重复人家而开创自己的路,首先需要善于发现自己,需要克服盲目性、自悲心态,树立自尊心。85新潮把近现代绘画搞了一遍,这是随着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频繁、科学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急速变化使人审美心理结构产生变化的结果。艺术家的大胆创作反映了献身艺术劳动的勇气和精神,不同观念指导下的创作实践有助于我们思考,使我们扩大审美领域。画家在创作中多方面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怎样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民族的、时代感的油画作品,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对这个
对中国油画的思考
作者: 付丹丹   来源: 活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艺术风格   文化心理结构   学习西方   审美取向   中国人   民族性   民族色彩   民族特色   发展过程   艺术追求   中国油画  
描述: 一、中国油画的民族性 中国油画与欧洲相比,尚属起步,没有经历像西方油画那样漫长的发展过程,现在还未充分为中国人掌握,我们东方民族在学习西方时,更必须建立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油画艺术风格。同质的艺术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土壤中成长,必然会出现各自不同的民族色彩,因为每个民族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形成艺术的民族性,
再论观念、意识、教学——谈绘画教学的语言观念和审美意识
作者: 胡悌麟   来源: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心理结构   造型观念   教师   语言观念   审美意识   再论   艺术语言   绘画教学   油画教学   艺术学院  
描述: 1988年,就当时我国的美术教学,尤其是油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曾撰文《观念·意识·教学》(发表于该年《艺圃》及全国油画教学讨论会),论述了我的看法。经过近年我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事变和发展,至今我仍持该文的基本观点。不过,从吉林艺术学院乃至吉林省的具体情况来看,我认为有必要就该论题做进一步阐述。
云南元素:王玄油画艺术作品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情感   作品选   回归自然   油画艺术   元素   芸芸众生   精神追求   艺术审美   云南   心理结构  
描述: 在芸芸众生为物欲所累,精神追求困惑之际,繁衍生息于“彩云之南”这片热土的人们却在提炼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元素,延续着一种“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文化血脉。“对自然的眷恋和感恩”是王玄老师“彩云之南”系列作品中艺术情感和心理结构的重要元素。由这些元素创造组合的氤氩静气,体现着“静为躁君”的深层内涵,引领人们的心灵远离浮躁,回归自然宁静的栖息之地。云南元素——王玄油画艺术作品选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