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礼乐复合的居住图式
作者: 王其亨   官嵬   来源: 规划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园林   礼乐复合   《礼记》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   文化心理结构   城市规划   “乐”   《礼记·乐记》   自然生命  
描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乐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流是不争的史实,由孔子建构并经孔门后儒传承发扬的仁学思想,一直作为古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内核而存在.作为儒家的主流,“孔孟荀的共同之处是,充分注意了作为群体的人类社会的秩序规范(外)与作为个体人性的主观心理结构(内)相互适应这个重大问题,即所谓人性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中国哲学无论儒墨老庄以及佛教禅宗都极端重视感性心理和自然生命.儒家如所熟知,不必多说.庄子是道是无情却有情,要求‘物物而不物于物’,墨家重生殖,禅宗讲‘担水砍柴’,民间谚语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等,各以
美术与美育
作者: 李景昌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托洛维奇   审美心理结构   艺术教育   公选课   审美观念   建筑艺术   网络艺术   视觉设   美学教育   美感教育  
描述: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美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当时泛指含着美学情味和美的价值的活动及其产物。例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都囊括在美术的范畴之内,以区别于具有实用价值的工艺美
论文化心理结构对中国雕塑艺术的影响
作者: 段非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   文化心理结构  
描述: 本文将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心理结构对中国古代雕塑体系的影响和中国当代雕塑在发展过程中文化心理结构的缺失三个层面逐步深入分析,指出中国当代雕塑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的问题,并从中给予中国当代雕塑以启示。
对油画创作经验与市场现象的思考
作者: 刘大勇   苏晓民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冲动   考斯   油画艺术   艺术作品   市场现象   孵化过程   个性心理结构   油画创作   约翰·杜威   中国油画  
描述: 约翰·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写到"在每一个完整的经验中,由于有动态的组织,所以有形式。我将这种组织称之为动态的,是因为它要花时间来完成,是因为它是一个生长过程:有开端,有发展,有完成。材料通过先前经验的结果所形成的生命组织的相互作用被摄取和消化,这构成了工作者的心灵。这种孵化过程继续进行,直到所构想的东西被呈现出来,取
不能只用反映论解释艺术的本质
作者: 周忠厚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心理结构   物质外壳   辩证统一   外在现实   反映者   审美意识   表现自我   论解释   生活理想   抒情诗人  
描述: 交流,自我是和人民,时代休戚相关的。马克思主义“把个人因素归结为社会根源”,并把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过程看做“自然历史的过程”(《列宁全集》第1卷,第389页)。我们在承认社会存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
作者: 赵萌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   美学思想   肖像雕塑   美学特征   虚实相生   中国古代艺术   中国传统   空间意识   雕塑艺术   心理结构  
描述: 一 “虚实相生”的空间意识 比西方最早的美学思想即古希腊的“仿摹说”形成还早一个多世纪的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庄子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中国文化内核的心理结构和审美心态,的形成,直接影响着艺术活动行为和艺术形式的发生与发展,并被中国古代艺术家们广为接受和发扬光大。由此可
彭红、宗涛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   美学思想   肖像雕塑   美学特征   虚实相生   中国古代艺术   中国传统   空间意识   雕塑艺术   心理结构  
描述: 彭红、宗涛
廖一百 彭娣
作者: 董明光   张跃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   美学思想   肖像雕塑   美学特征   虚实相生   中国古代艺术   中国传统   空间意识   雕塑艺术   心理结构  
描述: 廖一百 彭娣
永远的丰碑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   美学思想   肖像雕塑   美学特征   虚实相生   中国古代艺术   中国传统   空间意识   雕塑艺术   心理结构  
描述: 永远的丰碑
编首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品   文化意义   民族文化   斯里兰卡   中国人   国石   心理结构   石头  
描述: 跟钻石作为南非的国石或者猫眼作为斯里兰卡的国石不同,中国的国石位置一直处于空缺状态。然而,我们的目的也不在于选出哪一类石头作为国石的候选者。没有办法证明祖先拿起的第一块石头是当做工具还是装饰品,但是我们至少知道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内在的心理结构和价值取向。当我们在不断地深入发掘出中国人在玩石赏石活动中所传递出来的内在的文化意义时,会越发觉得这种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所有的特质都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