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艾尔比的水彩笔
作者: 玲珑   来源: 天天爱学习(三年级)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话   彩笔   客厅   儿子   五子棋  
描述: 那天是星期五,有很好的太阳。我在院子里修剪草坪,而我的丈夫和儿子正在客厅里吵嚷着下五子棋。突然,客厅里的电话响了。儿子正在责怪爸爸偷走了两步棋,父子俩争得面红耳赤,看来他们谁也不会接电话了。我只好放下剪刀,走进客厅。
灵性与乡愁之美:论俄罗斯当代油画
作者: 沈语冰   青虹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体系   文化底蕴   俄罗斯   当代油画   乡愁   美术史   蛋彩画   灵性  
描述: 从公元9世纪的蛋彩画到今天,俄罗斯绘画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渊源甚至贯穿了整个世界美术史。有着博大、厚重的文学及艺术体系支撑,俄罗斯油画成为世界最具文化底蕴的绘画之一。
论工笔人物画的平面化特征
作者: 韩梅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面化   色彩   造型   线  
描述: 工笔人物画作为传统绘画艺术的一朵奇葩,无论在造型、用色还是形式语言上都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即平面性。文章从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色彩等方面阐释其平面化特征的具体体现,以及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平面性特征的走向。
浅谈中国工笔重彩画中线的发展运用
作者: 罗翠萍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重彩   运用   线条   发展  
描述: 中国的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其中之一的工笔重彩画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演变,在中国绘画乃至世界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其线造型的技法更是世界画坛中独一无二的表现手法
从色彩的情感表现看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作者: 李茂枝   宋文静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观性色彩   象征性色彩   色彩情感  
描述: 无论工笔花鸟画中的题材和技法如何变化,无论是以线条还是以块面、明暗来造型,无论是具象、抽象还是意象的表现,画家都从未停止过对色彩的探索。色彩是工笔花鸟画作品的生命力,经过历代艺术家的探索,色彩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逼真地再现物象不是在绘画中使用色彩的最终目的,色彩自身应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相对的独立性。
浓墨重彩写春秋:武星宽先生其人其画
作者: 邓健铭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   浓墨   重彩  
描述: 对于表现技法来说,浓墨重彩只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手法。唐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较早的重彩画,主要是以工笔的形式表现出来。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星宽教授的浓墨重彩画
浅谈包装设计中文字色彩的运用
作者: 李丹骏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   文字   包装设计  
描述: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色彩是关键的视觉元素。无论鲜亮还是暗淡,单一还是复杂;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理论上还是经验上,商品包装的色彩都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人们往往关注产品外在的色彩而忽略了作为传递信息符号的文字的色彩,其实文字的色彩与整个包装设计有着密切联系。
色彩心理在动画造型课程中的运用探究
作者: 王颖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心理   色彩   故事情节   设计造型   场景  
描述: 马克思认为,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动画造型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产品,色彩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动画造型中的角色形象塑造、情节气氛渲染以及动画整体风格的确定,都离不开色彩的运用。人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色彩时时刻刻都伴随在人们身边。
浅析图案的构成要素及变化统一的形式美法则
作者: 赵江玲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变化   色彩   质地   形体   统一  
描述: 美在客观世界中随处可见。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形体动态、生长规律,以及它们在形体、结构、色彩、线条、空间等方面自然而和谐的组合,构成了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人们通过主观感受和艺术的分解、组合、配置,运用这些原始的自然美创造出多种多样既有形式美感又具备实用功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
作者: 潘松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建筑   雕塑语言   新篇章   中国传统   建筑语言   斗拱   榫卯   哲学思考   东方色彩   作品  
描述: 一种个人性的转化。潘松的作品质朴、内敛,有着极其浓郁的东方色彩,用中国传统的建筑语言抒写了当代雕塑的新篇章。观其作品,不仅使人感受到久违的汉唐之风扑面而来,而且传递着中国文化的生命精神与哲学思考。
< 1 2 3 ... 63 64 65 ... 156 157 158
Rss订阅